岁岁端午,今又端午。“”“”“”“”古时 端 与 初 同义, 五 与 午 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为午月,故初五作端午。唐“”“”玄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日,宰相宋建议要避讳,此后, 端五 就改称为 端午 了。端午节也叫端阳节、天中节、浴兰节、女儿节、解粽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菖蒲节、诗人节、龙日、艾节、夏节等等。端午节经数千年历代承袭,形成了我国端午文化这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联佳句。《全唐诗》中直接写到端午的诗不在少数。光是有宋一代,72 卷“”《全宋诗》中诗题里含有 端午 两字的就有 218 首,还不包括诗句中写到端午情景、端午习俗的。从这些诗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端午的独特魅力,也能体会到诗人们的爱国热情和忧国之心。每逢端午时节,很多文人都免不了谈及屈原,作诗纪念屈原。宋人梅尧臣在《五月五日》“诗中吟道: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元明之际的贝琼写有《巳酉端午》吊屈原诗: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这里诗人特意提到陶渊明,应有英雄所见略同之意,谓历朝历代的诗人们人同此心,在端午日是一定会祭奠伟“”大的祖先屈原的,正所谓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写屈原不能不提到《离骚》,宋人张耒的《和端午》: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赵善括的《乙酉端午联句》则云: 离骚读罢意”“”沉沉,痛饮狂歌作楚吟。鱼腹有灵应瞑目,后来犹自有孙心 。 孙心 即顺从的心。戴复“古的《端午丰宅之提举送酒》诗: 海榴花上雨萧萧,自切菖蒲泛浊醪。今日独醒无用”“处,为公痛饮读离骚 。胡仲参的《端午》诗: 千年流水去滔滔,此日人来吊汨罗。江上”画船无买处,闭门风雨读离骚 。相传屈原投汩罗江殉国后,当地百姓怕江中的鱼虾损害他,便从四面八方划来船只,纷纷将粽子投入河里,以转移鱼虾的目标。后来,民间便演变成端午吃粽子的习俗,以示纪念“”屈原。唐代诗人郑谷曾写有 诸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 的诗句,反映了当时吃粽子之普“”“”遍。唐明皇吃了一种 九子粽 后吟诗欣赏: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宋代诗人陆游喜“”“食粽子,因此写下了多首端午食粽的诗,如 盘中共解青菰粽,哀甚将簪艾一枝 、 端午”“”数日间,更约同解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