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讨论一.网络大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作为网络的主力军,缤纷复杂的网络世界极大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但同时也诱导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频发。网络环境丰富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也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提出了新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大学生心理进展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进展。[1]教育部近日印发《高校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大力促进心理育人,根据师生比不低于 1∶4000 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老师,每校至少配备 2 名专业老师。可见我国对心理健康教育给予着高度关注,网络的快速进展,大学生的心理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也相应的给针对大学生这一特别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受到的影响(一)情感影响网络的虚拟性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宽阔的平台,使大学生有更大的平台畅所欲言。他们无需顾忌别人的眼光,通过网络社交平台释放心理的压力,表达内心无法与现实中同学师长诉说的想法。网络沟通缺乏现实的肢体语言、语音语调以及面部表情。这也是为什么如今很多大学生在网络上十分活跃,现实中却不善交际的原因之一。但人是社会之人,需要与周围的同学打交道,融入自己的班集体当中。长期沉迷于网络的虚幻当中,忽视与周围人的情感建立,必定会引起感情上的空虚与匮乏。以当代大学生为代表的众多年轻人都有着其中一种程度上的手机依赖症,离开手机或者说是离开网络会感到无所适从,回到现实社会的人际交往中往往无所适从出现强烈的孤独感,也即所谓的网络孤独症。[2](二)认知能力受到影响学生有时只需百度一下便可以得到所要的答案,但对所提供的信息却不加以辨别,或者说是没有能力辨别。需要承认的是,网络扩宽了当代大学生的视野,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途径。学生只需要每天通过浏览网页便可知晓天下事。满足了学生内心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大学生每天面对着海量未经过滤的信息,反映西方意识形态的内容大量存在。一方面我国网络监督立法尚不完善,另一方面大学生自身经验以及辨别能力不足。综合这两方面因素,大学生面对网络上大肆鼓吹的拜金主义、利己主义无法进行辨别,意志力薄弱的学生无法抵制诱惑,导致其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偏离正确的轨道。(三)人际关系受到影响(四)自我意识形成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