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动物营养学》课程中的应用策略摘要:翻转课堂是受到教育界热烈响应和广泛认可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翻转课堂存在许多优点,同时也有一定的弊端。不同课程翻转课堂的具体设计有各自的特点。《动物营养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本文系统描述了通过建立专业基础课知识库、建立动物营养教学视频库、建立重难点知识库的方法,把翻转课堂融入动物营养教学的过程中。该方法也可以为动物科学专业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关键词:翻转课堂;《动物营养学》;应用策略《動物营养学》是各大农林院校动物科学专业中的核心基础课程[1]。该课程以单胃和反刍动物为主要讨论对象,重点阐述不同营养素在动物体内消化和吸收的过程及其营养生理功能。作为大三学期中设置的专业必修课程,《动物营养学》的学习需以动物学、组织解剖与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等专业基础课的扎实基础为前提[2]。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将直接影响《动物营养学》的教学质量。如何能够让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进行充分复习,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核心问题。近年来,翻转课堂的出现为《动物营养学》的课程教学指出了重要的可行途径。目前,在教育学上,反转课堂尚无明确定义。国内学者普遍认同的方式是把白天进行课程讲授,晚上进行作业和复习工作的过程翻转过来,即学生在晚上学习新知识,白天进行知识点的巩固和作业的答疑过程[3,4]。这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提出了重新规划。新型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将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改善基础教育成果打下基础。一、传统《动物营养学》教学中的问题1.缺乏充足时间复习基础知识。《动物营养学》对基础知识的需求较大。我国农林院校大部分基础专业课程的基础知识教学授课阶段主要处于大一、大二年级。大学期间的学习缺乏系统的归纳复习,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出现基础储备不够完善的情况。而目前,专业课学时的精简又使得授课学时难以对相关点进行系统的复习。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动物营养学》的教学学时从早年的 60 个学时缩减到 40 个学时,而近年来又进一步缩减为 32 个学时。这些变化使得授课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只能对教学大纲核心内容进行系统讲述。因此,学生普遍感觉课程难度较高,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2.教学手段单一。《动物营养学》是基于动物生理生化的系统教学。许多生理过程,若只是通过语言讲解,很难达到教学效果,需配以视频和动画教学。目前,《动物营养学》的教学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