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通识教育背景下的教与学摘要:根据新时期高等教育的特点和进展趋势,结合高校基础力学课程建设,分析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的特点和差异,包括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探究通识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和教育进展的一般规律。关键词:通识教育以人为本课程体系教学论近年来,顺应国际教育的潮流,通识教育正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进展的趋势。通识教育是指在高等教育阶段面对全体学生进行的基础性人文和科学知识的传授、个性品质的训练、公民意识的陶冶,以及不直接服务于专业教育的一些综合能力的培育。在人才培育目标、培育模式等方面,通识教育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也对传统的教学体系、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带来挑战。因此,根据新时期高等教育的特点,探究通识教育背景下课程教学的一般规律,对促使高等教育宗旨的回归有着积极的意义。1 精深教育与全面进展精深教育与全面进展代表着不同的教育理念和人才观。我国传统教育虽然也一直强调教育对人的全面塑造和培育。“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谓传道就是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和养成良好的品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寓意了培育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但总体上说传统的教育还是以知识传授为主,尚未形成全面进展的教育理念和结构体系。美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鲁纳与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都有感于传统教育远远落后于时代要求,认为教学不只是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而应是学生得到进展的过程。布鲁纳强调学科的知识结构,注重知识的理论化和现代化,把学生的智力进展寄予在过高的教学难度与深度上。譬如,许多新课程新教材的编制完全从一些专家和科学家的意愿出发,只考虑科学本身的进展,不顾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和理解,可称为精深式教育。精深教育有利于培育一些尖子学生,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由于负担过重,往往会导致对学习的厌倦。赞科夫则认为学生不仅要获得知识,同时,要得到一般进展。所谓一般进展是指人的智力、情感、意志等包括人的一切方面的进展。教学原则不仅要着眼于老师的教,更着眼于学生的学;教学内容则重视基础知识和技能,主张学生的一般进展不能建立在知识的真空中;教学模式注重于方法的多样性和自学能力的培育,以最好的效果来促进学生的全面进展。由此所构造的教学论体系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2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3 教学内容与教学课时新的教学体系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这不仅需要压缩总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