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批判和宗教讨论是费尔巴哈毕生关注的重点。近些年来,学界从不同的视角对费尔巴哈宗教观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讨论,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具体而言,国内讨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费尔巴哈宗教观的整体分析和宏观讨论——李毓章所著《人:宗教的太阳费尔巴哈宗教哲学讨论》一书分析了费尔巴哈宗教观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费尔巴哈宗教思想的演变过程及其早期宗教观的基本内容,重点阐述了费尔巴哈人本学宗教观,包括其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宗教的规定性、宗教产生的根源、宗教的本质、宗教的社会功能等内容,并对费尔巴哈宗教观的历史地位作出了简要评析[1]“”。王家良认为用 异化 概念分析宗教现象是费尔巴哈宗教观的特色,他以费尔巴哈的“”著名论断 神是人的本质的异化 为切入点对费尔巴哈宗教观进行了讨论。讨论指出,费尔巴哈仅仅从人与自然的矛盾的视角分析宗教产生的根源,没有去发掘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因而其扬弃宗教异化的途径也仅局限于认识论方面,其宗教批判具有不彻底性[2]。周虾娇简要分析了费尔巴哈宗教观的基本内容,进而对其作出了简要评价。她指出,人本主义是费尔巴哈宗教观的哲学依据;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宗教观既有继承又有变革;费尔巴哈对基督教神学的批判是相当深刻的,对当时人们的思想起到了启蒙的作用。但是,费尔巴哈虽然反对宗教神学,却不反对宗教本身,其宗教批判具有不彻底性[3]。二、费尔巴哈宗教观与其他宗教观尤其是马克思宗教观的比较讨论陈洪东分析了费尔巴哈与美国当代宗教学家贝格尔(Peter Ludwig Berger)宗教异化思想的异同,并从时代背景、讨论方法、讨论视角和讨论目标四个方面分析了产生这种异同的原因[4]——。戴晖著《从人道主义世界观到现代对世界的省思费尔巴哈、马克思和尼采》一书分析了费尔巴哈、马克思和尼采宗教观的区别,具体而言,费尔巴哈注重对宗教神学的批判,马克思注重对宗教产生的世俗基础的批判,而尼采主要侧重于对基督教道德的批判。[5] “王亚琴认为,费尔巴哈宗教批判对马克思的影响是巨大的。费尔巴哈 颠倒过”来 的讨论方法、批判宗教时的人本主义立场,曾令马克思赞叹不已,在马克思思想的进“” 展进程中存在一个 费尔巴哈阶段 ,青年马克思描述人类社会的未来蓝图的理论依据之一就是人道主义,这里的人道主义的思想内核就是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后来,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全面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宗教观及其人本唯物主义方法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