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具体目标和指示性策略目标 4.1:到 2030 年,确保所有儿童都完成免费、公平和有质量的中小学教育,取得相关和有效的学习成果29.尽管 2000 年以来全民教育取得显著进展,但全球仍有 0.59 亿小学学龄儿童和 0.65 亿————初中学龄青少年其中女童仍占大多数在 2024 年失学[1]。此外,许多在校生也没有获得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在 2.5 亿小学学龄儿童中,超过 50%的儿童虽然在校至少接受了四年教育,但没有掌握读写和计算技能,达不到最低学习标准。[2]30.——十二年免费、公共财政支持的全纳、公平、有质量中小学教育的提供其中,学习——者至少接受九年①义务教育,并获得相关学习成果应确保面对每一个人且没有任何卑视。免费教育的提供应包括消除任何与初等和中等教育费用相关的障碍。应实行及时、有针对性和可持续的行动,为那些失学儿童和青少年提供有意义的教育和培训机会。31.整个初等和中等教育周期完成时,所有儿童都应拥有基本的读写和计算技能,应取得有助于进展他们全部潜能的一系列学习成果,这些成果的界定和评估应基于已有的课程和官方标准,包括学科知识、认知和非认知技能。②[3]32.有效和相关的学习成果只有通过提供有质量的输入和教学过程来实现,这一过程要确保所有学习者都能获得相关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公平问题也同样重要:应制定政策,解决学习机会和学习成果在不同地区、家庭、种族或社会经济群体之间,尤其是在不同学校和班级之间的不均衡分布、差异较大问题。要解决不均衡问题,就应确保教育供给和有质量教育输出的包容性,要深化对特定学习环境中教学和学习的理解。在多语种背景下,应考虑不同国家和地方的现实、能力及政策的可能差异,鼓舞使用第一语言或母语进行教学和学习。考虑到全球社会、环境和经济依存度日益加深,建议至少开设一门外语学科。33.此外,应在评估学习的方式上达成共识,实行可行的策略,确保所有儿童和青年人,无论其处境如何,都能获得包括人权、艺术和公民教育在内的有质量、相关性的教育。凝聚这种共识的最佳途径是提高数据猎取的系统性、可靠性和实时性,并通过不同层次的形成性评价/持续性(基于课堂的)评价、总结性评价获得充分信息。最后,要实现有质量的教育,也要求建立老师管理、治理、问责机制,以及强有力的公共财政管理系统。34.指示性策略:落实政策法规,确保十二年免费、公共财政支持的全纳、公平和有质量的中小学教育,其中,至少为所有儿童提供九年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