遨游在力与运动的科学世界暮春时节,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我们来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校区,采访了该校近代力学系教授虞吉林。他作为第三完成人的“非线性应力波传播理论进展及应用”项目,在今年 1 月 18 日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荣获 2024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更令人惊奇的是,这次大会上获得 2024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郑哲敏院士就是虞吉林的导师,虞吉林是郑哲敏的第一个博士生。我们感叹,师生同时获奖,真是名师出高徒。采访在虞吉林平静的叙述中展开,他的语速很快,思维敏捷,从他口中我们听到了许多新奇的名词,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未曾了解的科学的“窗口”,更向我们展现了一位从事力学讨论工作 30 多年的科学家的人生轨迹和学术情怀。兴趣引领求学路虞吉林 1946 年 9 月出生于浙江慈溪伏龙山下,与清末民初中国知名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虞洽卿为同族。虞吉林的父亲是上海一个私营纺织厂的会计,由于受父亲的影响,耳濡目染,他从小对数学非常感兴趣。上中学时,他的数学成绩非常好。当时是五年一贯制的学制,他在中三年级就获得全市数学竞赛第二名,中五年级又获得市数学竞赛第五名。“我就读的上海格致中学的数学在当地很有名,中学毕业时,数学老师把国际数学大师、当时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兼数学系主任的华罗庚教授请到学校作报告,把获奖学生介绍给他。”虞吉林一脸神往,仿佛得到华罗庚关注的事就在眼前。华罗庚非常爱惜人才,他希望获奖学生报考中国科技大学,为科大输送新奇的血液,培育更多的高端人才。那时中国科技大学的校址还在北京。虞吉林的兴趣不仅在数学,他的动手能力非常强,中学时他酷爱航空模型的制作,是区少年宫航模队的骨干成员,曾参加全国性的竞赛,并获得好成绩,所以他对力学更有兴趣。他在高考填报志愿时,第一志愿填报的不是数学专业而是力学专业,后来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专业录用。从此,虞吉林的人生掀开了新的一页。进入大学校园,他如饥似渴地吸取知识的琼浆,在力学的奇妙世界遨游。力学是讨论物质机械运动的科学,有很多分支学科,“那时候感觉知识明显不够用”,虞吉林对刻苦学习的大学时代深有感触。他的主攻方向是爆炸力学,实验室是他的第二宿舍。1967 年,虞吉林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本科毕业。“现在的教育似乎走入了一个怪圈”,面对现实虞吉林感叹,“为了应付升学考试,学校和老师盲目地给学生施加压力,使学生陷入了书山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