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学中的德育实施路径讨论摘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是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钢琴是非常强调情感抒发、崇尚心灵感悟的艺术,与人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行为方式、人际关系等均有一定的关联,同时也是音乐类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学时长,教学内容丰富,在其教学过程中假如老师能够自觉渗透德育元素,不仅能够寓教于乐使学生喜闻乐见,而且教育效果也比较生动直观,故而只要时机得当、方式方法合理,通常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关键词:钢琴素养教育德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进展规划纲要(2024-2024 年)》中特别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素养教育”的战略主题,并把“坚持德育为先”作为实施这一重大战略目标的首要基础。所谓坚持德育为先,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改革创新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育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公民”[1]。作为高校钢琴专业课老师,我们在教书育人实践中应与时俱进,深刻、辩证地领悟“音乐是德育的重要载体”这一崭新的教育理念,自觉地、全方位地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德育,以求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音乐是一种十分高尚的审美艺术,它具有非常强烈的思想教育功能和无以伦比的感人魅力。它是我国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智力的进展,培育非智力因素和审美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2]。优秀的音乐作品具有穿透灵魂、直达心灵的魅力,对人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特的陶冶、教育功效,因而,古今中外的诸多有识之士都高度强调音乐对受众审美、心灵、思想等的提升、教化功能,比如,贝多芬认为“音乐使人的心灵爆发出火花”,冼星海则强调“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至于来自教育界、思想界的真知灼见更是俯拾皆是,比如,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认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乐以致性,故能成性,成性亦修身也”,把“乐”上升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手段;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主张“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道出了音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