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促进对社会的了解,提高自身对经济和社会进展现状的认识,实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更好结合,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为期 6 天的“三下乡”实践活动中,使我受益匪浅,深切领悟了实践的重要性。作为队长,我认为,此次调研我的首要任务是在保证同学们安全的情况下得到收获。通过此次下乡,我对于团队领导力以及沟通反馈力得到更深的认识。刚开始我让委员们做出一份下乡计划以及应急方案,但此次下乡不定因素较多,大家少了合适的应对,在实际过程中调研相对困难。此次下乡的实际形成安排与策划书截然不同,也是由于过多的扰乱因素。当然逆境不可避开,但我们可以克服。团队对逆境的克服以及在逆境中的前进是要靠整个团队的协调发挥的,这或许是弥补不定的环境因素最好的方案。是对整个队伍整体的考验。实践队队员在这种情境中的表现是对他们成长的一个考验,看到他们有所收获我也就满足了。最重要的还是一个团队领导者的号召力,这不仅需要队长的威信,更多的还是在于队长的魅力,这不仅是个人气质、品质带给队员的吸引,还在于开诚布公、毫无保留的沟通使队员完全地信赖。不论队伍实力强弱,一个团结、有执行力的团队才是一个队伍所追求的,虽然最终目的依旧是团队成果。 此外,队员的反馈力也是下乡过程中需要的。队伍领导层的决策、计划、所考虑的层面毕竟有限,这时候就需要队员给力的反馈。而这次下乡中队员对活动的反馈也是我所关注的。面对多变的环境因素对活动的影响,队员的反馈变得更加重要。因此,我也针对大家对于此次下乡的反馈进行了思考以及反省,以便日后更顺利的工作。庆幸的是,从我所处的位置,它迫使我去思考“三下乡”的意义,我所看到的“三下乡”为实践地带去的真的很少,我质疑过、疲乏过。之后明白,它对于一个实践者的意义——“在实践中成长,在奉献中成才”,它对于是实践地的意义是关注和尊敬。就我们目前所学,根本不太可能为当地的科技事业或者其他方面,做出实质性的贡献。学校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下乡的机会,是为使我们在“读万卷书”之后,能够“行万里路”,能够“阅人无数”,以达到“受教育、长才能、作贡献”的目的。不是强调我们能为实践地做出多少功绩,而且应该是期待着实践地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触动和震撼。我们去实践的更大意义在于,我们在基层中成长了,我们在实践中坚定了,我们让基层看到了青年大学生的成长和决心,我们带去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