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拴马桩石刻艺术在城市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以陕西拴马桩石刻艺术为讨论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探究拴马桩石刻艺术在城市中的应用,从传承与进展的角度讨论陕西拴马桩石刻艺术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希望通过拴马桩石刻艺术在遗址公园、校园景观、街道广场和餐饮娱乐空间等方面的应用进行讨论,使朴拙雅致的拴马桩石刻艺术迅速地进入现代人的视野。这样,有利于对传统民间石刻艺术品的发掘与保护,使陕西拴马桩石刻艺术遗产能更长久地延续下去,推动陕西文化走出去,打造强省文化,传承文化为社会服务。关键词:拴马桩石刻艺术景观设计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文明历史,拥有丰富灿烂的石刻艺术遗产。栓马桩石刻艺术伴随着城市化历史进程而产生进展,对城市形象和人们的生活起着艺术渲染和设计美化的作用。通过对陕西栓马桩石刻艺术的调查讨论表明,栓马桩石刻艺术是城市文化的体现者,能有效地提高整个城市的形象和品位。一、拴马桩石刻艺术在遗址公园中的应用曲江池遗址公园是陕西众多遗址公园的代表,位于曲江新区东南部,是集历史文化保护生态园林、山水景观、民俗传承和艺术展示及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开放式城市文化公园。园内环湖不仅有能够展现浓郁大唐文化气氛的青铜和石质雕塑,更有能够体现陕西关中地域文化特色的拴马桩石刻艺术,布置在全园各处。根据笔者的考察,拴马桩石刻主要聚集在曲江池遗址公园的西边靠近停车场的入口处、沿湖西北方向的人行走道、沿湖西南方向柳桥南北相接的道路上等处,其余零零散散布置在园内,与石塔、柱础石、曲江池沿湖散布的大小不一的鹅卵石,层层迭出,交相呼应。在曲江池遗址公园西南方向的入口广场,设计者主要借助 20 根拴马桩围合成一半敞开式小广场,广场中央布置一处天然景观石,20 根拴马桩呈“凸”形对称排列入口两侧,形成门的感觉继而组织了流动中人的导向性,再配以道路入口北侧的清代“石案”,形成设计上的层次感,给游人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以及历史的厚重感。进入公园,在沿湖西北方向的人行步道上,拴马桩和柱础石对应成趣分列道路两旁,数量多达 115 根,游客沿着垂柳掩映下的滨水步道伴随着拴马桩和柱础石一路前行,或三五成群坐在柱础石墩上休憩交谈,或手扶侧依在拴马桩旁遥看南湖风光。在植物的搭配上,设计者以三层搭配作为标准,上为垂柳,垂柳之下直接以拴马桩的紧密排列来代替灌木,最下层为草坪,从而以垂柳和草坪的整体绿色来衬托白色石材的拴马桩。沿滨湖步道继续南行,便来到曲江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