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涂片常规检验与应用通过骨髓细胞学检验可了解骨髓造血功能及其病理变化,是血液病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推断预后的主要检测手段。在骨髓细胞学检查过程中,骨髓的取材、涂片、染色的质量可直接影响细胞观察和分析。骨髓取材不良,再好的检验技术也难以得到正确的诊断;骨髓涂片欠佳,则影响骨髓细胞形态的观察;骨髓涂片染色失真,则会造成骨髓细胞的误判和误诊。因此,提高骨髓取材、涂片、染色质量是骨髓细胞学检查的关键。1 取材[1~5]1.1 骨髓取材的适应证凡不明原因的贫血、血小板减少、发热、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样血象、恶病质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血涂片发现幼稚细胞、可疑细胞以及血细胞的单项或多项原因不明的增多或减少时,均可进行骨髓检查。1.2 骨髓取材的部位成人以胸骨、髂骨、脊椎骨等扁平骨采集,一般认为胸骨采集标本最佳,髂骨和脊椎骨次之,小儿多以胸骨采集。1.3 骨髓穿刺① 选择好骨髓穿刺部位,让患者处于有利的穿刺姿势。②消毒穿刺区皮肤,解开穿刺包,戴无菌手套,检查穿刺包器械,铺无菌孔巾。③在穿刺点用 1%普鲁卡因作皮肤、皮下、骨膜麻醉。④将骨髓穿刺针的固定器定在离针尖 1~1.5cm 处,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将穿刺点两旁的皮肤拉紧并固定。以右手持针向骨面垂直刺入,当针头接触骨质后,将穿刺针左右转动,缓缓钻入骨质,当感到阻力减少且穿刺针已固定在骨内直立不倒时为止。⑤拔出针芯,接上无菌干燥的 10ml 或 20ml 注射器,适当用力抽吸,即有少量红色骨髓液进入注射器。常规检查吸取 0.2ml 左右骨髓液。若抽不出骨髓液,可放回针心,稍加旋转或继续钻入少许,再行抽吸。⑥取得骨髓液后,将注射器及穿刺针迅速拔出。在穿刺位置盖以消毒纱布,按压1~2min 后,胶布固定 30~40min,并让患者静卧休息,有出血倾向者,让患者静卧到确实止血为止。固定纱布 24h 后,如无异常可去除。1.4 骨髓取材量一般骨髓常规检查时,抽取骨髓液 0.2ml。1.5 骨髓取材的质量标准① 骨髓抽吸的瞬间,患者有特异的痛苦或酸胀感;②抽取的骨髓中含有骨髓小粒或脂肪组织;③抽取的骨髓液无外周血液稀释。1.6 骨髓穿刺的注意事项① 骨髓穿刺的禁忌证:血友病和有严重出血倾向的患者禁忌穿刺。②骨髓穿刺中的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有低血压、心律不齐、心跳停止、呼吸停止、精神紧张、哮喘发作、出血等。③骨髓干抽:骨髓穿刺后抽不出骨髓。其原因,一是表现为技术方面的因素,有穿刺深度不够、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