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参加地方非遗保护的实践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校图书馆;互动摘要:高校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结合自身优势,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讨论、保护,拓展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新领域。浙江传媒学院图书馆立足桐乡历史文化,构建高校图书馆与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部门的联动机制,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馆藏、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课程、开展社会实践和科学讨论,搭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人才培育、学术讨论平台。高校是人才培育的摇篮,也是文化传承和进展创新的重要平台。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保护已经成为全世界的行动,也是高校人才培育的现实使命。高校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责任和义务参加地方非遗的讨论、保护工作,拓展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新领域,推动地方非遗的保护进程。1 桐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桐乡市地处杭嘉湖平原腹地,文化底蕴深厚,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运河文化、古镇文化等交相辉映,石门罗家角遗址距今已有 7,000多年,新地里良渚文化遗址有目前已知的全国良渚文化时期最大部族墓葬群。桐乡文化名人辈出,吕留良、茅盾、丰子恺、金仲华、钱君匋、徐肖冰等文化名人在这里诞生,拥有“文化之邦”“漫画之乡”“摄影之乡”“书法之乡”“篆刻之乡”等美誉。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建设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桐乡市政府近年来提出“围绕人文名城建设,服务文化繁荣,共兴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指导方针,非常重视地方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保护。2024 年,根据《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桐乡市政府成立了桐乡市非遗保护中心,负责全市非遗保护工作的业务指导、科研编纂和管理等工作。截至 2024 年 6 月,桐乡市拥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1 项(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3 项(蓝印花布印染技艺、高杆船技、含山轧蚕花)、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8 项、嘉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43 项。桐乡市通过搭建实体场馆、非遗传承基地等形式,多角度、多形式开展非遗的保护与传承,目前全市建有 1 个非遗馆、7 个非遗传承教基地、2 个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3 个民族传统节日保护基地、2 个非遗保护生态试点区,以及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地——乌镇非遗经典景区,内有各级活态非遗项目达三十多项,在全市营造了浓厚的非遗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