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和谐进展的自组织路径分析摘要:自组织机制所能达到的有序状态与系统和谐性之间存在必定的关联。本文将高等教育系统的和谐进展纳入到自组织的理论框架下,在阐述高等教育系统和谐进展内涵的基础上,描述了高等教育系统通过自组织路径实现和谐进展的演化机制。关键词:高等教育;和谐;自组织高等教育和谐进展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和谐进展和自身进展规律的必定趋势。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如何选择高等教育和谐进展的路径,这种选择首先源自方法论的更新。自组织理论作为一种能把人的思维提高到系统的高度、并给予基本方法论指导的思维模型,为高等教育和谐进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一、自组织理论视野下高等教育和谐进展的办法1﹒自组织理论自组织理论是 20 世纪 60 年代末开始建立的一种系统理论,主要由耗散结构论和协同学组成。自组织理论是讨论系统自组织过程的机制、规律和形式的科学,即讨论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如何自动地从无组织到有组织、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有序走向高级有序的进化机制问题。普利高津(I.Prigogine)提出的耗散结构理论探讨系统在何种条件下才能从无序走向有序,并出现一种新的、稳定的、内部充满活力的结构。它揭示了一个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的开放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信息和能量,由原来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的过程。系统这种能够自行产生的组织性和相干性,被称为自组织现象。[1]哈肯(H.Haken)创立的协同学主要讨论不同系统从无序变为有序时的共同特征及其协同机制,认为在一定条件下,系统可以通过各组成单元的相互作用和协作,可以自组织地协调各子系统,从而产生宏观尺度上的空间结构、时间结构和功能结构。哈肯将自组织定义为:“假如系统在获得空间的、时间的或功能的结构过程中,没有外界的特定干预,我们便说系统是自组织的。这里‘特定’一词是指,那种结构和功能并非外界强加给系统的,而是外界以非特定方式作用于系统的。”[2]耗散结构论与协同学对认识高等教育系统的进展演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耗散结构论讨论了系统如何开放、开放的尺度、如何制造条件走向自组织等诸多问题,因此可以称之为自组织的制造条件方法论;协同学则在整个自组织方法论中处于动力学方法论的地位,是体系自身如何保持自组织活力的重要方法论,对于系统自组织演化以及使得自组织程度越来越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和谐与自组织理论根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