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夏目漱石讽刺作品比较讨论摘要:在中日两国的文学史上,鲁迅与夏目漱石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二人在文学创作方面有不少相通之处,尤其是都擅长创作讽刺性作品。本文从鲁迅与夏目漱石讽刺作品产生的社会背景、经典讽刺作品的文化批判和社会批判内容、讽刺手法几方面阐述其讽刺作品的特点,探究了作品采纳讽刺手法的深层原因,尖锐犀利的批判精神与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形成的鲜亮对比,引人深思。关键词:鲁迅;夏目漱石;讽刺作品;爱国主义;原因在中日两国的文学史上,鲁迅和夏目漱石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二者的文学作品也有很多相近之处,都在新旧文化的激烈碰撞中以笔为矛,针砭时弊。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受到夏目漱石作品的很大影响。笔者以鲁迅和夏目漱石的讽刺性作品为讨论对象,探讨两位文学大师的作品蕴含的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爱国主义情怀。一、鲁迅与夏目漱石讽刺作品产生的社会背景在鲁迅的多重身份中,他首先是位杰出的翻译家,因为他的文学生涯始于翻译。早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先后翻译了《月界旅行》《地底旅行》《造人术》等科幻小说,这些译作“具有鲜亮的本土特色:源于国人的强国梦,背负着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沉重的历史使命,含有浓重的启蒙色彩”[1]。因看开启民智的工具性,鲁迅在翻譯《月界旅行》《地底旅行》等科幻小说时,并未采纳忠实于原著的直译方式,而是本着有用主义原则,大胆对原文进行增删甚至改写。这与当下科幻作家有显著不同,他们“创作时没有任何历史包袱,相对于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意义,他们更关怀的时怎样写出好故事来吸引读者”[2]。不同时代的科幻作品风格迥异的原因在于当下“清末民初科幻作家‘科技强国’的梦想已成为现实,也为科幻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3]。在“科学救国”的梦想破灭以后,敢于直面惨淡人生的鲁迅与李大钊、陈独秀等“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们一起,对中国数千年来的封建礼教和传统文化进行了猛烈抨击。鲁迅的作品开始呈现出辛辣的讽刺色彩,但是这种讽刺何其不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因为对祖国和人民深沉的热爱,才看到祖国深陷泥潭而痛心不已,才会口诛笔伐当时的社会现象。而夏目漱石是在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其世界工厂地位时期留学英国的,对比之下感受到日本经济进展的缓慢。在夏目漱石看来,明治维新末期,日本所推行的资本主义并非是真正的资本主义,而是掺杂了许多封建落后因素的资本主义。处于萌芽期的新思想其实难以在顽固的社会旧习中立足,因为当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