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A.公共生活B.行为规范C.高尚道德D.法律规定2、衡量一个社会文明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A.文化水平提高B.社会道德风尚C.生产进步程度D.国家进步程度3、道德修养的根本动力来源于()A.某种外在的压力B.社会舆论的压力C.社会发展的道德需要D.个人内在的道德需要4、一种道德行为多次重复出现,就会成为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即成为()A.道德品质B.道德理想C.道德原则D.道德规范5、有关道德的社会作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道德能够促进或者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道德能够保护或者破坏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C.道德能够决定自己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D.道德有利于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和交往6、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是()A.集体主义B.为人民服务C.“五爱”D.提高民族素质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样做的目的是()A.反对一切形式的个人利益B.维护个人所属的小团体或单位的特殊利益C.在现实中追求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最大和谐发展D.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就必然要个人作出牺牲8、在对社会主义道德的理解中,错误的是()A.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必要补充B.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是大多数人经过努力,都可以做到的C.社会主义道德同社会发展规律完全一致,有着发展的客观必然性D.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只需在一部分人中间提倡社会主义道德9、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A.“仁”B.孝慈C.乐群贵和D.诚实守信10、下列各句不反映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内容的是()A.国而忘家,公而忘私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不学礼,无以立D.人不为己,天诛地灭11、下列不属于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是:()A.崇尚志向,重视节操的精神境界B.勤劳勇敢,酷爱自由的民族精神C.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世哲学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整体主义思想12、一个人在经济社会中进行经济行为的立足之本是()A.道德B.信用C.法律D.尊重13、关于“大学生与诚信”,说法不正确的是()A.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B.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C.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D.诚信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保障14、道德在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调整()A.政治关系B.经济关系C.利益关系D.社会关系15、在与人相处中,要尽量做到替别人着想,力求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使自己的行为能够给他人和社会带来有益的结果。这是()A.小生产者的道德要求B.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要求C.合理利已主义的道德要求D.社会各阶级普遍的道德要求16、即使在个人单处、无人监督时,也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对自己的言行小心谨慎,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这种道德修养方法是()A.养性B.内省C.慎独D.顿悟17、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当在全社会认真提倡()A.社会主义道德B.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道德C.中华民族传统道德D.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道德18、一个人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经过学习、磨练、涵养和陶冶的功夫,为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在各方面进行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称为()A.慎独B.自我修养C.自我价值D.人生境界19、下列选项中,属于现代社会人们自我修养的正确途径是()A.坐而论道B.闭门思过C.躬行实践D.合理宣泄20、“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无数革命先烈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前赴后继,英勇奋斗,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是中国革命道德传统中()A.追求真理的精神B.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C.廉洁奉公、诚实守信的精神D.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精神21、社会主义荣辱观与道德和法律的关系是()A荣辱观是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基本准则。B荣辱观是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指导思想。C荣辱观是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具体体现。D荣辱观囊括了人们应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21、下列关于“慎独”的理解中,错误的是()A.“慎独”是中国传统的道德修养方法B.“慎”是谨慎,“独”是独处,不与人交往C.“慎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