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公杯”公务员考试全真模拟大赛申论试题(二)·参考答案一、请结合给定材料,谈谈你对给定资料1中提到的“网络舆论既是引发政府信任危机的‘催化剂’,又是化解危机的‘灭火器’。”这句话的理解。(20分)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深入,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参考答案】这句话指出了网络舆论对于触发和化解政府信任危机的双重作用。“催化作用”体现在政府的失策可以被迅速传播并放大,公众的关注度越高,对政府的负面影响也越大,从而使政府信任危机不断加剧。如“H县领导悬浮照”受到质疑后成为网络传播最广的新闻,以及Y县强拆事件被微博急剧放大,都是网络舆论催化效应的结果。“灭火作用”体现在如果政府善用网络舆论,对危机事件做出及时、有效的回应,得到网民的理解和认同,也能够使危机得到化解和平息,从而挽回政府的公信力。如H县政府微博致歉后,就逐渐得到了网民的理解、同情,甚至是肯定和赞扬,危机不但得到妥善处理,还借此与网友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关系。二、认真阅读“给定资料2—5”,概括政府部门有效应对网络公共事件的主要经验。(15分)要求:内容准确、全面,条理清晰,不超过200字。【参考答案】政府部门有效应对网络公共事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成规模打造政务微博等资讯平台,发挥“集团效应”,为应对网络公共事件夯实硬件基础。二是平时密切关注民生,积极互动,丰富资讯内容,为避免网络公共事件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三是发布消息要严格审核,确保消息真实、准确、可靠,从政府自身减少诱发网络公共事件的概率。四是出现问题时要及时、主动回应,让公众获知真相,确有失策的要真诚致歉,努力获取公众谅解。三、“给定资料10”中提到“化工厂即将爆炸”的传言,由此引发了一起公共事件。假如你是该市市政府值班室的负责人,在你接到有关情况报告后,请你拟制一份应对该事件的处置意见,供市政府领导决策时参考。(25分)要求:1.写出处置建议的内容要点;2.内容全面,重点突出;3.处置建议要恰当、可行,有针对性;4.不超过400字。【参考答案】2月10日,陈家港地区出现“化工厂将发生爆炸”的谣传,引发部分群众恐慌和外逃,混乱导致了一定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为及时、有效应对处置该事件,最大限度减轻谣言造成的损失,维护社会稳定,提出处置意见如下:一是成立事件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谣言应对处置工作。迅速组织全面调查,摸清事件真实情况,并制定具体应对方案。二是采用多种手段辟谣。针对谣言,采取手机短信、网络、公共媒体、现场疏导等方式,公布事实真相,告诫市民不要轻信谣言,更不要盲目传谣。三是密切关注事件动向。严格监控谣言的传播动向,认真解答群众来电来访。四是追查谣传来源。视情况提请有关部门追查谣传来源,依法处理造谣者和传播者。通过媒体公开事件始末,消除谣言影响。五是做好善后工作。安抚伤亡人员及家属,稳定群众情绪。对化工园区进行考察、鉴定,确定其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并将检查结果公之于众,彻底消除民众的恐慌。四、网络传播时代使每一个网络用户都获得了从未有过的话语权拥有了通过网络直接影响社会,甚至影响国家形象的巨大能量;同时网络也为传播低俗文化,违法违规和侵犯公民权利的信息提供了空前的方便。请结合给定资料,联系实际,围绕“网络时代公民的社会责任”,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1.观点鲜明,分析深入;2.表达简洁流畅;3.总字数800—1000字。【参考例文】(988字)以公民四维撑起网络晴空近年来,以“自媒体”和“大数据”为特征的信息环境逐步形成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造谣滋事、虚假宣传、敲诈勒索等网络行为也成为困扰网民的难题公民作为互联网的主要使用者,对于维护网络秩序、净化网络空间负有一份天然的责任,只有从己做起,才能共享网络晴空。近期一些网络热点事件中,公民对互联网的使用存在一些偏差体现出网络的消极作用:一是发布虚假信息,损害新闻真实性,侵害当事人的名誉权和隐私权,如虚报名人死亡;二是散布谣言制造群体对立,如层出不穷的“城管打人”、“公安打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