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进展探析 1 把培育康复医学人才放在首位 积极培育人才乃是进展这门新兴学科的关键,没有从事此项专业的各种人才,即使有了一些康复医疗机构,也将是有名无实,难以巩固。卫生部领导同志一再强调,创立我国的康复医学事业,“当前的首要问题是积极培育人才”。康复医疗工作需要集中多个学科的专业人员,不仅要有经过训练且合格的康复医师,对于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治疗、康复护士、社区康复等专业人员的培育,都需要统筹兼顾,不可偏废。康复医学教育的实施,宜实行医学院校设置康复医学课程或专业与举办在职医务人员短期培训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办学。1982 年 6 月,广州中山医学院率先设立了康复医学教研室。随后,南京、上海、武汉、北京等高等医学院校也相继成立了康复医学教研室。1983 年 11 月,卫生部确定中山、南京医学院为康复医学进修教育基地,90 年代初又增加了河北省人民医院康复中心等几处。1984 年 8 月,卫生部致函高等医学院校,建议增设康复医学课程,目的是向医学生普及康复医学知识,开阔视野,也有利于临床医疗科与康复医学科相互配合。 目前,少数医学院校试办了本科和大专康复治疗师专业。北京、广州、南京、上海、武汉、重庆、河北等医学院校还招收了康复医学专业讨论生。上海、湖北举办了 3 年制的康复治疗士专业。所谓康复治疗士,是一专多能,掌握多种康复治疗技术、较适合进展中国家国情的一种康复治疗专业人员。关于在职医务人员的培训,1983 年11 月,卫生部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首次在河北省人民医院举办康复医学培训班;1989年 8 月起,香港康复会与卫生部合作在同济大学举办了一年制的有用康复医师培训班,每年招生 50 名;1991 年 9 月,又在安徽医科大学开办康复治疗培训班。1985 年,中山医学院受卫生部委托,举办了康复医学师资班。此后,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举办了对象、内容、时间和规模不同的康复医学培训班。为落实《康复医学事业:“八五”规划要点》,探讨和推动康复医学教育向法律规范化、制度化方向进展,卫生部医政司、教育司、中国康复医学会于 1992 年 3 月在北京召开康复医学教育研讨会。 1992 年 8 月,医政司下发了《康复医学教育方案》,其中包括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士、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的培训方案和教学计划。以上各项教学计划,都安排有中国传统康复医学的课程。为培育中医康复医学人才,南京中医药大学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率先设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