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班组安全自我管理机制在传统安全管理方法中,往往把班组放在被动的制约地位,因此收效不佳。而把班组的自我管理机制建立起来,发挥班组安全管理的主观能动性,使岗位工人自觉抵制各种不安全行为,辩识和整改安全事故隐患,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减少或杜绝事故的发生。 班组的自我管理,主要是自我教育、自我检查、自我约束、自我警戒。企业主管部门应为班组自我管理提供方便和全方位服务。 (一)分类编辑班组安全工作记录本 把班组安全工作手册的内容与班组安全工作记录本合为一体,针对各类班组的专业特点,提出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把有关安全生产的法规、标准、制度、知识、事故案例,提炼出安全管理的精华,编辑到工作记录本上,告诉班组应该做什么,应该如何去做。班组通过学习和使用安全工作记录本,就能基本明确一年的安全生产工作,使每个记录本变成一名“安全员”、一本安全生产教科书。 为了让班组安全生产工作记录本贴紧生产实际,编辑时要搞好调查讨论,了解掌握基层生产实际,从生产实际出发,为班组和岗位工人着想,为班组安全工作服务,力争做到简洁、明了、通俗。 为了便于操作,要将与本班组相关的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岗位交接班制、巡检制、班组“三标”管理标准、日常检查表、违章和隐患内容、最新安全科技成果介绍、常规安全工作提示、安全标志。安全警句等相关内容贯穿到班组生产活动中,仔细写在工作记录本上,为 班组安全生产提供安全系列“快餐”服务。 通过这种方法,把常规的安全工作要求一下子落实到班组,消除了中间环节,使岗位工人都知道安全标准,熟悉安全知识,直接提高每一个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二)班组的自我管理 班组安全的自我管理,主要包括制定年度、季度、月度安全工作计划,班组全体人员能熟知班组和成员必须严格遵守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坚持开展班组安全教育,对新员工(包括调换工种的人员)必须经过班组安全教育,培训并能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后,经考试合格,持有合格证方准上岗单独进行操作。新工人上岗时,签定师徒合同,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每周有策略,有方案地组织班组安全日活动,自觉地开展安全教育,学习安全工作记录本上的各项内容,从本班组或其它单位发生的事故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对本班组各岗位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预先分析,制定对策,预防事故的发生。坚持班前讲安全、班中查安全、班后讲评安全,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