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竞争环境中保持优势的建议 除了一般宏观环境,一个产业中竞争的性质和公司的盈利性,受到竞争环境的影响更为直接。用最常用的迈克尔•波特“五力模型”分析建筑业竞争环境。图所示该模型从五个基本竞争力量出发描述了竞争环境。 1.新进入者的威胁。 新进入者的威胁指产业内现有企业的利润被新竞争者侵蚀的可能性。威胁程度取决于现有的进入壁垒,以及目前的竞争者的综合反映。从规模经济角度分析,建筑施工企业主要靠扩大市场占有率以绝对数量的增加,使单位成本下降,迫使新进入者小规模进入导致的成本劣势,从而阻止新的进入者。从技术角度分析,因建筑业是非高科技行业,多为劳动密集型,因而进入壁垒较低,要阻止新的进入者必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以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工程质量和缩短工期为目标,保持竞争优势。从资本实力要求分析,在建筑市场不是很法律规范的前提下,垫资施工、压级压价以及履约保证金是必不可少的,因而竞争需要大量资金资源形成进入壁垒,这就要求企业有足够融资整合能力。从政府政策要求分析,新进入者必须取得相应的施工资质,才能从事相应的工程项目承包或劳务作业。取得资质并非易事,要有足够的业绩和相应的职业资格人员,并根据这些条件划分了特级、一级、二级、三级等四个级别的总承包业务,将工程项目的大小和企业资质情况进行了分层分隔。但从目前情况看有两种情况,一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资质审批的严格性,二是新进入者借用现有竞争者资质进入施工领域等问题受到质疑。 2.供应商谈判的能力。 供应商可以威胁提高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价格,或降低服务质量,从而提高议价能力,使下游公司利润下降。建筑施工企业的供应商主要是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设备以及分包商。相对其他产业,建筑业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较弱。因为建筑材料和分包商相对过剩。另一方面供应商与其他产业联系不密切。但在特定环境影响下,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会增强,例如在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时,建筑钢材生产能力得到控制,致使钢材供应商谈判能力增强,钢材价格得以提高。另外,一些地方材料,如砂石受到地理环境制约和气候的影响,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受增强。 3.购买者谈判的能力。 对建筑企业来说购买者是业主,业主在建筑产品还未生产之前就要通过招标来确定其价格、工期和质量标准。在这种生产方式下:一是目前施工企业相对过剩,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每一个工程项目都要选择7~9 家承包商参加竞标,以确定最终中标者,因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很强。二是购买者直接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