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临沂找差距 我与临沂找差距——赴临沂考察的几点体会 铁岭市经济讨论中心副主任 高鹤 为响应市委提出"学临沂、找差距、明方向、促进展"的号召,市发改委组织科以上干部赴临沂考察,亲眼目睹了临沂改革开放后发生的深刻变化,从中看到了铁岭的差距。 一、铁岭与临沂的差距 改革开放初期,1978 年地区生产总值铁岭为亿元,临沂为亿元,两市仅差亿元;地方财政收入铁岭为亿元,临沂为亿元,两市仅差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铁岭为亿元,临沂为亿元,两市仅差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铁岭为亿元,临沂为亿元,两市仅差亿元;三次产业结构铁岭为42:41:17;临沂为 60:18:22,产业结构的基础临沂还不及铁岭。 建市之后,临沂市委、市政府实行一系列重大举措,抢抓机遇、戮力拼搏,不断创新,使临沂经济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新的历史时期,实现了由温饱向初步小康的历史性跨越。20XX 年,临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 1012 亿元,比铁岭"十五"时期的GDP 总和(940 亿元)还多 72 亿元。也就是说,临沂用一年的时间,超额完成了铁岭五年的任务;地方财政收入实现亿元,是铁岭的倍;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亿元,相当于铁岭近 10 年固定资产投资的总和(铁岭临沂两市主要经济指标详见附表)。 铁岭与临沂的差距,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总量上,更主要的是进展速度上的差距。改革开放以来,临沂 GDP 年均增长%,而铁岭为%,两市相差个百分点;临沂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铁岭为%,两市相差 4个百分点;临沂固定资产年均增长%,铁岭为%,两市相差个百分点。如今,临沂人载着昔日的光荣与梦想,站在新的起点上,正谋求着更高的超越。 二、产生差距的原因 临沂经济进展之快,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又有作为贫困地区所享有的优惠政策和财力支持等客观原因;既有革命老区光荣传统的积淀,又有临沂人与生俱来的勤劳朴实、吃苦耐劳性格的锤炼,但更主要的是临沂人在利用各种有利条件的同时,更加注重抢抓机遇借助外力、自力更生依靠内力,解放思想激发活力,艰苦奋斗挖掘潜力,以人为本调动民力,与时俱进壮大实力,才使临沂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大进展、发生了大变化,制造了革命老区快速进展的奇迹,探究出农业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成功之路。 (一)明确的指导思想,清楚的工作思路。临沂人懂得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贫穷落后不是社会主义,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最终目的是促进经济的快速进展,实现小康社会,使人民得到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