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研究(1)

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研究(1)_第1页
1/27
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研究(1)_第2页
2/27
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研究(1)_第3页
3/27
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讨论(1) 截至 2025 年 6 月末,我国外汇储备已达到亿美元,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今年上半年外汇储备增加额为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额亿美元多增亿美元。自 2025 年底人民币升值论以来,我国外汇储备保持了较快的增加,与此同时关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是否太大的话题也常常被提起。从传统的 理论 和观念来看,外汇储备的主要用途是作为备用的国际支付手段,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假如单纯从贸易收支的角度来看,我国的外汇储备无疑是过量了。然而,随着全球 金融 一体化不断深化、资本流动日益加剧、金融工具不断出现,以及金融危机的破坏性不断增加且危机的难以预测性等,一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已经不能单纯的以进口规模和进口付汇需要来考量。一、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理论及演变在 30 年代 经济 大萧条及之后凯恩斯主义盛行的 影响 下,二次大战后国际储备缓解一国外部脆弱性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战后成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一国出口变动性作为 计算 各国份额的五个因素之一,这是国际组织将一国对外贸易与国际储备联系起来的最早的实践。20 世纪 50 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提出一国的储备规模应该与贸易量呈线形挂钩,储备/进口比应成为规模适度性的衡量指标。IMF 于1953 年应联合国要求首次计算储备规模的适度水平,其 讨论 人员指出一国储备规模适度性并不是简单的数字关系,而是与国际信贷体系有效性、汇率模式、货币及财政政策的合理程度、政策目标及国家 进展 程度相关联。1958 年,IMF 讨论人员进一步指出由于对外贸易是国际收支中最重要的项目,储备规模首先应与贸易额相联系,并且通过比较 总结 出各国倾向于将R/I 比保持在 30%-50%的水平上。特里芬认为 30%底限太低,建议将最低比例提高到35%。1966 年 Heller 首次在储备规模适度性 分析 上引用边际效用及边际成本的 方法 ,即一国为了拥有在出现收支赤字时具有稳定消费及产出的效用必须付出机会成本,储备规模应为边际效用等于边际成本的点。但是由于各国中央银行毫无例外的属于风险规避型,关于机会成本的讨论缺乏实证支持。总之,关于国际储备规模适度性的讨论并没有定论,也没有各国应该保持多少储备才合适的统一指标。在实践中,满足三个月进口量的储备额由于简单明了、易于计算和衡量而被普遍采纳。然而这并非是一个完美的衡量指标。随着国际收支 内容 的日益复杂化,特别是国际资本流动加剧及金融危机频繁发生,...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研究(1)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