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失灵及其纠正与防范 [摘要]政府在干预市场经济活动时,也会发生失灵的情况,我国政府失灵的原因主要是权力寻租、腐败,政府工作效率低,信息不畅,地方保护主义。要从三个方面防范和纠正政府失灵:明确政府角色、深化政府机构改革、转变政府管理职能。 [关键词]政府失灵;潜在因素;纠正与防范 当政府干预市场经济活动时,其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即与“市场失灵”相对应,还存在着“政府失灵”。正如萨缪尔森所指出的:“应当先认识到存在着市场失灵,也存在着政府失灵……当政府政策或集体运行所实行的手段不能改善经济效率或道德上可接受的收入分配时,政府失灵活产生了。”所谓政府失灵就是政府克服市场失灵所导致的效率损失已超过市场失灵所导致的效率损失,即政府未能有效克服市场失灵,甚至阻碍和限制了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引起了经济关系的扭曲,加剧了市场缺陷和市场混乱,难以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或者政府的干预效率低下,成本高昂。政府失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是政府干预经济活动达不到预期目标。由于缺少足够的财力资源,政府面对众多的“市场失灵”与多元化的社会进展目标,其干预行为往往顾此失彼,陷入干预不足与调控疲软的困境。第二种情况是即使政府干预经济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但是成本高昂,造成大量的社会资源浪费。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干预不仅不能有效地克服“市场失灵”,反而加剧和引发其他矛盾,不利于资源配置的优化。第三种情况是虽然政府干预经济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效率也较高,但却带来了其他负面效应。比如政府干预引致政策手段与宏观目标的矛盾与冲突、政府机构扩张、寻租活动猖獗等。 一、政府失灵的理论分析 从现实来看,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具有发生“政府失灵”的社会基础。推动社会转型的动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各个层面自身的制度创新,并不伴随社会基本制度的转变,在中国多重转型的交错中间存在许多“灰色地带”,给公共管理权力的运作提供了较多的回旋余地,使得“政府失灵”成为可能,权力运行的软约束加上转型期社会的特点,使得“政府失灵”存在着现实的社会基础。从目前来看,产生“政府失灵”的潜在因素主要有: (一)、寻租、内部性、腐败 在现代寻租理论中,一切利用行政权力大发横财的活动都可称为寻租活动,租金则泛指政府干预或行政管制市场而形成的级差收入(即超过机会成本的差价),一切市场经济中行政管制都会制造出这种差价收入即租金。寻租活动的特点是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