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标准成本差异会计处理方式讨论 [摘 要] 目前随着 MRP—Ⅱ 软件和 ERP软件在制造业应用的日益广泛,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纳了标准成本制度来进行成本核算和控制成本,但标准成本制度与我国现行的成本管理制度是有区别的。只有正确地选择标准成本差异的处理方式,才能既充分发挥标准成本制度成本控制和业绩考核的作用,又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关键词] MRP—Ⅱ 软件和 ERP 软件;标准成本制度;标准成本差异;即期处理法 根据现代优秀成本管理的一般模式,在设计阶段强调目标成本分解,制造阶段强调目标成本控制。目前在开发应用的 MRP—U 软件和 ERP 软件中,标准成本制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制度实际上是这些软件财务管理的核心,它将成本控制延伸到成本核算领域,将成本控制从事后控制推向事前控制。据有关资料显示,在生产型上市公司和外资企业中,成本控制比较好,89.3%的企业都采纳了标准成本制度。但标准成本制度与我国现行的成本管理制度是有区别的。成本差异如何处理对会计原则的贯彻、成本计算、存货估价、利润计量都会产生不同影响。因此,对标准成本差异的处理方式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标准成本差异的处理方式 作为战略成本管理措施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的标准成本制度,是一种有效的成本核算和控制方法,标准成本制度是根据事先确定的标准成本,通过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差异的分析披露,从而计算产品实际成本实施对产品成本的控制的一种成本会计制度。应用标准成本制度的目的,不仅是通过成本差异对标准成本进行调整,从而得到实际成本,更重要的是以此加强成本控制,克服实际成本计算系统的缺陷,特别是不能提供有助于成本控制的确切信息的缺点。标准成本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标准成本制定、成本差异揭示与分析、成本差异处理三部分。标准成本差异是实际成本脱离标准成本的差异。每一类成本差异都要设置分别的成本差异账户核算,它为管理部门了解实际制造成本和标准制造成本之间差异的本质和金额提供了详细的资料,有利于提高成本控制的效果。标准成本差异处理的方式一般有以下三种: 1.即期处理法,即每月月末将各种成本差异全部结转到销售成本中去,在损益表上作销售成本的调整数,或记入损益账产处理。 2.逐月分配法,即每月月末将各种成本差异按标准成本的比例在当月销售成本、期末产成品、期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使原来按标准成本计算的销售成本。产成品和在产品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