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总体状况和政策 摘要: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总体状况,进展特点、已达到的水平、进展趋势、设备制造简况,热电联产对改善环境的贡献,政府的重视与支持。《电力法》修订和电力体制改革对热电联产的影响和《关于进展热电联产的规定》执行情况与国外进展热电联产的优惠政策以及建议制订促进热电联产健康进展的方针政策。关键词:热电联产 节能 环保 方针政策一、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总体状况1、我国热电联产进展简史(1)热电联产的兴起与进展时期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进行大规模工业建设,在一些工业内,建设了区域热电厂,由于当时缺乏热电建设经验。基建计划不落实,热负荷误差很大,致使一些热电厂的经济效益未能充初期。从 1953 年到 1967 年期间,正是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初期,也是各地电网进展的初期。一般是城市建筑密度低。热网投资大,工业热负荷为主,民用采暖热负荷很少,而工业热负荷一般是提出的偏大偏早,投产后热负荷很长时间上不来。热电的热化系数几乎均大于 1,因而实际经济效益不高。这一时间由于以供工业为主,绝大多数热电厂选了抽汽机组,以保证供汽供电。这一时间新投产 6000 千瓦及以上的供热机组容量占火电机组总容量的 20%,居世界第 2位。(2)1971-1980 年期间在 1971 年-1975 年期间,由于中央政策和其他影响,工业布局分散,没有中长期的工业建设和城市规划,因而制订热电厂的进展规划没有基础,只能在短期计划中做些安排。1976 年-1980 年仍然没有相对稳定的国民经济中长期进展规划,但后期国民经济恢复进展较快,热电厂建设开始增加,投产供热机组万千瓦,占新增火电装机%,但公用的供热机组只占 23%,也就是说该阶段自备热电厂的比重增大了。(3)“六五”计划时期热电联产建设开始新进展1981 年以后,中央提出到 2000 年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人民生活提高到小康水平的雄伟战略目标,在能源政策上提出了节约和开发并重方针,在节约能源上实行一系列措施,积极鼓舞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中设置了节能机构,国务院建立了节能办公会议制度,国家计委在计划安排上专列了“重大节能措施”投资,支持热电厂项目建设。“六五”和“七五”期间原国家能源投资公司节能公司共参加节能基建热电项目 291个,总容量 688 万千瓦(其中小热电 221 万千瓦),总投资亿元,其中节约基建投资亿元。1998 年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原电力部、建设部为贯彻执行《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