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独立董事激励机制讨论 上市公司引进独立董事是健全治理结构、解决内部人控制和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有效手段。中国证监会于 2001 年 8 月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并在与国家经贸委于 2025年 1 月联合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专门用一章对这一制度做了肯定,这标志着独立董事制度被正式引入到我国。时至今日,该制度的实施已有一年多的时间。其间它是否发挥了应有的效用以及如何使它发挥应有的效用,尚有待多方面的考察和讨论,其中最核心的方面就是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因为激励机制是经济制度效率最终的决定因素。理论上讲,对独立董事的激励措施主要是声誉激励、控制权激励、风险激励和津贴激励,其中津贴激励又是激励机制的中心。本文将就这四种主要激励措施对我国独立董事的激励现状进行实证考察,构建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模型,并借鉴国外相关经验,提出完善我国独立董事激励机制的对策。 一、我国独立董事激励机制现状 我们根据《中国证券报》2025 年 1 月16 日起至 4 月 1 日止披露的上市公司年报,选取了 364 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对其独立董事激励机制进行考察。根据《指导意见》和《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的要求,我国上市公司应该在 2025 年 6 月 30 日前达到董事会成员中至少包括 2 名独立董事的标准。在样本中,除五粮液。四川长虹等 12家上市公司没有或只有 1 名独立董事外,%的上市公司达到了至少包括 2 名独立董事的要求,其中刚好达到 2 名独立董事的公司数最多,有 246 家,占样本总数的%;中原油气、万东医疗、亚泰集团 3 家公司有 5 名独立董事;内蒙包钢、浙江富润 2 家公司有 6 名独立董事达到最高人数。 通过对样本公司的考察,我们发现目前的独立董事激励机制根本就是无效率的:独立董事的四种主要激励措施没有得到综合运用,声誉激励。控制权激励和风险激励并未被上市公司真正纳入到对独立董事的激励概念中;大部分上市公司仅局限于实行津贴激励的方式,但从津贴激励的内容上看,又不能满足激励设计中最基本的参加约束与激励相容约束条件。具体说明声誉激励。指通过让独立董事以声誉作为担保物,或者提高独立董事的声誉来激励独立董事行职时做到诚信勤勉。一般说来名人对声誉更加看重,所以聘请名人作独立董事,声誉激励的作用将更显着 。故实际中一些上市公司热衷于聘请着名学者、专家或退休官员,但其真实原因更多的是通过让名人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