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有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摘 要:党的十七大肯定了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成绩,要求继续推动由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新型模式,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以此政策为导向,深化探讨我国各地实践的四种不同代表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展望。 关键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三级架构;出资管理;经营机制 党的十五大以来,国企改革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国有经济布局出现了“有减有增”的战略性变化。2025 年以来,国企的利润年均增长%,资产总额年均增长%;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结”。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地方改革实践的进程更快,不少省市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进行了可贵的探究,形成了四种有典型意义的国资管理模式。 1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四种代表模式的内容概述 深圳模式:三级架构 l987 年深圳组建市投资管理公司,1992 年成立了资产管理委员会,主要针对深圳国有资产管理运作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讨论。1993 年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作为国有资产管理的常设机构,与投资管理公司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1996年又将这两个机构分离,撤销企业工委,组建投资管理公司党委,由其负责下属企业的领导层的管理,开始了资产管理和人员管理相结合的实践。同年,又增设了两家资产经营公司,其中投资管理公司负责公共事业、基础设施等国有资产的管理;建设投资公司主要负责建筑、安装和施工领域的国有资产管理;商贸投资公司主要负责商业、贸易和旅游等行业的国有资产管理。国有全资企业和国有控股、参股企业按产权关系分别隶属于三家资产经营公司,形成了以产权管理为主线的“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企业”三个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比较稳定的国有产权制度和运营体制模式。 上海模式:三级架构,两级管理 1993 年上海市成立公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作为政府管理国有资产的最高机构。之后,相继将 l9 个行业主管局或行政性公司,改制为政府授权经营的 39 家国有控股公司或集团公司,构成了第二个层次,代表国家对下属企业行使国有股东的权利。第三个层次是第二个层次所控股和持股的 1万余家企业。上海市国有资产管理和运营体制的基本构架同深圳类似,也是分为“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企业”三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和运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