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财政监管亟待加强 摘要 近年来,媒体多次披露有关地方社会保障基金被违规违法使用,严重地危害了社会保障体系安全有效的运转。社保基金,由于涉及到职工的各项最基本生存保障,被称为“养命钱”,该如何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的财政监管,保护好老百姓的“养命钱”,已成为刻当前不容缓的一件大事。 关键词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财政监管 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就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社会保障是社会公共需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证社会保障支出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的一项重要职能。 我国作为一个进展中的人口大国,社会保障体系改革起步虽晚,但资金规模却不断壮大,到 2025 年底全国社保基金资产规模就已达到 2930 亿元。据世界银行预测称,到 2030 年,中国杜保基金总额将高达万亿美元。如此巨额的社保资金,如何法律规范管理,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1 我国杜保基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近年来,媒体多次披露有关地方社会保障基金被违规违法使用,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上海市委原书记陈良宇涉嫌“违规使用巨额社保基金案”。据不完全统计,自 1986 年以来,全国有数百亿元的社保基金被违规使用,严重地危害了社会保障体系安全有效的运转。社保基金,由于涉及到职工的各项最基本生存保障,被称为“养命钱”,该如何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的财政监管,保护好老百姓的“养命钱”,已成为刻当前不容缓的一件大事。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的“真空”,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在管理方面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呢?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分散。管理层次过多,使得资金不集中。 目前全国除了北京、天津、福建等少数地区外,大多数省市的社会保障基金既有“县级统筹”,又有“市级统筹”、“省级统筹”。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财政、民政、人事等部门都参加社会保障基金的统筹和管理,造成地区、部门之间难以协调和集中运营,无法发挥规模效应,扩大了社会保障基金投资风险。同时,各部门分别设置管理机构,造成机构重置,人员臃肿,效率低,浪费严重。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保障基金的多头管理也容易导致社会保险基金的行政监督、财政监督和审计监督各自为政,一旦哪方面松懈,就难以形成监管合力。 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未统一纳入国家预算,给监管造成了很大困难。 目前,我国没有将社会保障基金纳入财政预算,纳入国家预算的仅仅是由国家财政直接拨款的保障项目,如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