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统计效能低下的原因分析与政策建议 政府统计作为一种公共产品与服务,其效能的高低日益成为社会各方议论的焦点。所谓统计效能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经济体制和统计管理模式下,采纳相应的统计制度、统计方法与统计指标获得统计信息的能力、质量、成本和对统计信息需求主体的满足程度。经过 20 多年持续不断的学习、讨论、借鉴和试点,目前我国已建立了与国际法律规范基本接轨的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大体满足了政府、企业、居民、讨论机构等方面的统计信息需求。但从总体上看,无论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统计效能低下仍是我国目前统计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统计效能低下的成因分析企业填报数据的真实性不够。企业为了少缴税、或争取国家补贴、或获得银行贷款、或多退税,往往瞒报或虚报,以至于一个企业有多套账,有的是应付财税部门的;有的是应付银行的;有的是应付海关的。这多发生在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和中小国有企业中。相对而言,我国上市公司信息的整体真实状况要好于非上市公司,但 10 多年来财务丑闻也不绝于耳。由此可见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从内部原因看,主要是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法制观念淡薄。从外部环境看,一是因为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覆盖面不足,且执业不严;二是我国财政、税务、银行、计划、海关、工商、环保、证券、保险等部门的业务统计信息尚未联网,难以起到校验作用。三是整个社会的诚信度差。四是对违法违规的处罚力度不够。基础数据的不真实是导致我国统计信息失真的源头。 2.统计部门受各级地方政府的干预较多。目前,除负责城镇、农村和服务业的地方调查总队直属国家统计局管理外,各级统计部门仍是各级政府的组成单位,其人事和预算归口地方政府管理。在缺乏科学政绩观和绩效考核指标不合理的情况下,假如相关指标达不到考核目标时地方往往不顾违反《统计法》弄虚作假,虚报瞒报人为调整统计数据,以达到获得奖赏和晋升的目的。因此有人说“领导出数据数据出领导”。可见,基础统计数据原来就不真实,加上地方政府的人为调整,其真实性就可想而知了。 3.核算体系的渐进转轨,两套核算体系的长期并存,使得相关概念、指标需要进行转换和比较说明。这给国际比较和统计分析增加了难度。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我国开始讨论逐步采纳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制定的国民账户体系,即西方体系,但仍以前经互会统计合作常设委员会制定的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为主。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