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证券经纪人制度实施讨论 摘 要 面对我国证券经纪人制度实施以来惨败的现状,分析出国内证券经纪人制度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的各种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便提高我国券商的市场竞争能力。 关键词 证券经纪人制度 实施策略 从 2001 年开始,我国证券业大力推行国外流行的证券经纪人制度,以试图改善国内市场对客户服务的质量,但是制度实施以来,各大券商纷纷惨败, 特别第一个推出此制度的大鹏证券非但没有提高公司的业绩,反而目前已经破产,这种在国外证券市场非常成熟的一种制度在我国实施起来如何是这样状况呢?1 国内影响和制约证券经纪人制度实施的因素 从 2001 年以来,中国券商在推广经纪人制度上进行了不懈地探究和努力,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种种原因,影响和制约“经纪人制度”进展的因素依旧有很多。剥开事件的表面,行业性的经纪人营销模式的失败必定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战略规划不明确 纵观中国券商的进展,在经纪业务方面,多数是以营业部为前沿,无论是最初的赠送礼品或是后来的经纪人制度均是由营业部首先发起,当形成一定规模后总部相应部门方才着手“规划”,普遍欠缺系统的策划。 技术主导业务是证券经纪业务多年来的进展形式,在信息技术应用与业务进展之间,券商更多的是被技术牵着鼻子走,战略规划根本无从谈起。在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方面,每一次的技术创新都会首先受到证券业的关注,只要在系统扩容和方便交易上有可行性,券商便会不惜代价地应用,并且迅速普及。随着竞争加剧,越来越多的技术创新带来的是越来越少的客户、高昂的运行成本、客户流动的加剧,技术投入的边际效益每况愈下。券商对技术盲目依赖的极致是对 call-center 的热衷。由于 call-center 在一定程度上与券商原有的电话委托交易系统具有相通性,迅速得到券商以及技术供应商的认同。从纯技术的角度来看,国内的 call-center系统与国外并无二至,然而在实际应用上却有着致命的缺陷。call-center 的核心在于其人工坐席向客户提供的专业化信息咨询,其背后是一个由投资理财专家组成的研发团队,而国内券商根本就不具备这一能力,虽然有智能应答,也有人工坐席,能提供给客户的却不过是粗线条的股评而已,因为政策的原因,即使是提供股评也不能带有肯定性的字眼。由于服务内容的缺乏,国内券商的 call-center 纷纷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另外,虽然很多券商将建立市场营销体系,推广经纪人制度作为自己的“战略转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