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证券市场筹资初探 内容摘要: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国民经济进展和社会进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证券市场有效地连接着资金的供求双方,其强大的筹资功能可以为高等教育进展募集资金,同时高等教育及相关产业的进展也将为证券市场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本文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及相关产业与证券市场对接的现状和主要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以期对加快高等教育进展、推动人力资本投资有所裨益。 关键词: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筹资 证券市场 本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大力进展担负培育人才与知识创新双重任务的高等教育就成为了时代的选择和社会进步的要求。但是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生均教育成本的增长,受政府财政能力的限制,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国民经济的进展和社会的进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证券市场是融资的主要途径,具有效率高、透明度高、监管法律规范的特点。高等教育利用证券市场融资,可以在多方面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进展。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市场是一个相对垄断、风险较小、回报率较高、规模巨大的市场。据统计,上世纪 90 年代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投资收益率为%,中等收入的进展中国家为 20%,远高于同时期长期储蓄率。因此进展高等教育及相关产业必须扩大投资渠道,充分利用证券市场强大的筹资功能募集大量资金并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同时高等教育及相关产业的进展也将为证券市场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为证券市场的进展注入新的活力。 我国高等教育证券市场筹资现状 直接筹资 1993 年,复华实业、南洋实业两所高校企业在国内交易所挂牌上市,拉开了高校企业进入证券市场的序幕。随后清华紫光、清华同方、方正科技、华工科技等先后加入了这个行列。目前,沪深证券交易所的高校上市公司已达 20 余家,其中清华大学 5 家,北京大学 4 家,南开大学 2 家,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大学、天津大学、云南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各 1 家。这些校办产业类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上价格定位较高,业绩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深受投资者的青睐和追捧,既为高等教育的进展募集了大量资金,同时也给证券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高校概念股之所以在股市中有优异的表现,其深层原因在于:高校类上市公司主营优势极其突出,在专业领域内拥有国家级科研成果和强大的技术储备,行业优势明显,市场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