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日本产业政策的演变及对我国产业政策的启示 摘 要 战后日本的产业政策取得很大的成功,文章通过对战后日本各个时期的产业政策进行讨论,提出当前我国的产业政策的定位。 关键词 产业政策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1 日本产业政策的演变历史 战后产业复兴时期 二战后,日本的经济体系遭受到沉重的打击。原有工业固定资产破坏严重;原材料及粮食进口的渠道被切断;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都很高;社会再生产秩序混乱。因此,当时经济进展的首要任务是恢复和稳定经济秩序。这一阶段日本的产业政策是很弹性的,能够迅速及时地根据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作出调整。第一阶段,制定实施了“倾斜生产方式”为核心的产业复兴政策,确定了以煤炭和钢铁这两个生产能源与原材料的基础工业部门为优先进展产业。目的在于高度利用国内有限的资源,迅速重新启动工业化,拉动经济进展;第二阶段,以“道奇计划”和“经济安定九原则”的提出为标志,日本国内展开了一场关于走国内资源开发道路还是走贸易立国道路的争论,并最终确定了走贸易立国道路。另外,日本这一阶段着重实施了产业合理化政策,制定了《钢铁工业和煤炭工业的合理化政策纲要》、《关于我国产业合理化的方针政策》、《企业合理化促进法》,开始实施产业合理化政策。产业合理化政策实施手段以间接控制为主,主要有租税特别措施、财政投资贷款、海运利息补贴、外汇配额、合理化卡特尔等等。第三阶段,随着贸易立国进展战略的确立,为了民族的利益,日本实行了贸易保护战略。实现产业振兴。一方面,日本在外汇短缺的时代对进口的物资和技术均实行了严格的审批制度,保证了外汇应用在急需进展的产业;另一方面,日本对进口实施高进口关税和配额,直到 1960 年日本 60%的产品都实行进口配额。而重要的是日本的非关税壁垒如家电行业的垄断垂直分销体制等,使得国外产品很难进入日本市场。这些都使日本产业在进展中避开了国际市场强大的冲击。从战后到 50 年代末,日本较为顺利地实现了经济恢复和产业振兴。 高速增长时期 日本在 20 世纪 60 年代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从经济实力来看,已跻身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大国行列;从技术水平看,重要产业的生产技术已经赶上和达到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从工业化进展来看,真正实现了重、化学工业化;从对外经济关系看,出现了出口额的大幅增加和常常性的贸易顺差。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日本面临着国际国内两大挑战。国际方面面临着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