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就业路径选择 “积极扩大就业”以降低社会失业率,是近年来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十五”及今后一个时间农业大省扩大就业的路该怎样走?应如何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把积极扩大就业作为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途径?在此,笔者试图对这一问题作一些也许肤浅的思考和探究。 一、就业不足的原因分析 农业大省由于建国初至改革开放前人口的过快增长,使当前男 16~59 岁、女16~54 岁的劳动年龄人口,特别是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大量膨胀,给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带来了巨大的失业源。加之“入世”导致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所产生的下岗职工与失业人员,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高峰不期而遇,造成了当前严重的就业不足,并呈现出如下四个明显特点:一是不仅劳动力供求总量严重失衡,且结构性矛盾相当突出;二是由于城镇化程度偏低,加之“入世”对近期农业的负面影响,使引导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化解农村就业压力的任务变得十分艰巨复杂;三是科技进步使就业增长的弹性系数下降,导致单位投资提供的就业机会锐减;四是择业观念滞后,社会劳动参加率过高,导致就业竞争日益加剧。可见,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大省的劳动力供需已严重失衡,致使就业不足的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据调查分析,导致就业不足问题突出的原因主要是如下几点: 原因之一,由于“文革”时期我国人口政策的失误,导致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城乡劳动年龄人口不断膨胀。就拿湖南来说,据推算,该省“十五”期间仍是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高峰期,2001~2025 年每年新增劳动力分别为、、、、万人,5 年累计新增万人,平均每年增加万人。根据 25:75的城乡比例分解,全省城镇 5 年累计新增劳动力万人,农村 5 年累计新增万人。到2025 年全省劳动年龄人口将达 4405 万人。这表明仅就城镇这一块来看,假如不增加就业机会,即使新增的城镇劳动力就将使2025 年该省登记失业率在 2001 年接近 4%的基础上再提高个百分点,达到 9%以上。可见,由于劳动年龄人口大量膨胀,使农业大省的失业已成为一种典型的劳动力供给总量绝对过剩型失业,且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已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化解失业压力的主要矛盾。 原因之二,新一轮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与升级,导致大量企业职工分流下岗,甚至失业。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企业技术进步,使部分现有企业不仅不能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增加劳动力需求,而且因企业对自身效率的追求,部分原已就业的劳动力将转变为亟待重新就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