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对策【摘要】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技术不断的 , 治疗 中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怎样去解决,感染控制问题以及越来越多的抗菌药物耐药问题不断出现。我们医师应掌握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不良反应,积极找出对策。 【关键词】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对策 随着抗菌药物疗法的进展使感染性疾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发病率明显下降。但由于抗菌药物造成的不良反应及医源性疾病也不少。因此,应对其实行预防措施。下面从细菌及机体不同角度谈谈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对策。 1 细菌方面 多重耐药菌的出现 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阴沟杆菌、金黄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白假丝酵母菌等及结核分枝杆菌志贺菌属的耐药性最严重的问题。长期使用抗生素,细菌易产生 β-内酰胺酶,其对第三代 β-内酰胺类头孢类及碳青霉烯抗生素有效,对其余的如青霉素,未加酶抑制剂的头孢类抗生素均产生明显的耐药性,而大肠埃希菌和志贺菌的多重耐药性则是由于 R 质粒的接合传递。因而这些细菌造成的败血症也日益引人注目。 对策:正确合理抗菌药物。必须应用时,对耐药性化脓性细菌可用该菌敏感的新抗菌药物,使用综合疗法可防止耐药性出现,这己在结核病的治疗中得到证实。 菌群交替现象、菌群交替症 由于广谱抗菌药物长期使用,使正常肠内细菌丛或其他感染灶的细菌发生变动的现象称为菌群交替现象,由此而使病情加重以至进展为全身感染时称为菌群交替症。能引起菌群交替症的有耐药性葡萄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真菌等。在幼儿、老年人及消耗性疾病患者中常由于菌群交替现象而产生重症的抗生素相关性肠炎。 对策:避开长期无连续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口服时可试给双岐乳酸杆菌及乳酸制剂,以预防因菌群交替现象而发生肠炎。 2 机体方面 内脏障碍 内脏障碍可由于药物本身毒性反应的直接作用和变态反应所致。受到抗菌药物急慢性毒性直接损害的器官神经系统功能,肝、肾、骨髓功能等。 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新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西索米星、职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及万古霉素类、多粘菌素类、杆菌肽类等多肽类抗生素以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磺胺类药均可造成神经系障碍,以损害第 8 对颅神经为主,而多粘菌素类还可引起程度不同的头晕、面部麻木、周神经炎及意识混乱、昏迷、共济失调、可逆性神经肌肉麻痹等中枢神经障碍。喹诺酮类抗菌药,重症者出现精神异常、抽搐惊厥等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