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城市地方财政收入来源渠道的思考 摘要:本文通过采纳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来源分析,认为:第一,社会经济进展所导致的城市地方财政支出规模迅速膨胀与财政收入规模狭窄的矛盾以及地方税收体系的不完善、主体税种的缺乏是诱发其“以地生财”的基本动因。第二,地方政府发行债券是地方政府猎取公共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得出的结论是:地方政府应从“以地生财”转变为建立地方公债制度。关键词:地方财政; 地方公债; 财政收入近年来,很多城市地方政府(以下简称地方政府)在“经营城市”的口号下,把土地储备作为提高地价、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捷径。据全国人大 2025 年《土地管理法》执法检查组的报告,“1992 年至 2025 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累计达 1 万多亿元,其中近三年累计达 9100 多亿元”。甚至一些城市2025 年的建设用地指标在 2001 年已经用完。以上所描述的就是备受公众舆论指责的政府“卖地”行为。由于地方政府将土地作为其收入的重要来源,所导致的一系列包括征地、拆迁、土地批租甚至是官员腐败等与“卖地”有关的行为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然而,在公众指责这种政府不当行为的同时,我们却更应该冷静下来思考这种现象背后的实质所在,即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体制严重缺失。一、 地方政府财政现状分析(一) 地方政府支出规模膨胀与收入规模狭窄之矛盾540)=540" vspace=5>在市场化进程中,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化,地方政府承担着繁重的提供公共服务、进展公益事业、促进地方经济建设与进展的任务,在贯彻落实宏观调控政策,特别是在积极财政政策方面扮]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一切都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规模迅速膨胀(见表 1)。伴随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以及中央政府集权向地方政府分权的进程式进展,地方财政显而易见地比中央政府承担了更多的政治经济任务。与中央财政 30%的支出比重相比,地方财政的支出规模均保持着 70%左右的份额。但与之相矛盾的是,在 1997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后,财权却逐步向中央集中,中央财政占到财政总收入 50%-55%,同比地方财政收入比重只占 70%-75%(见表2)。540)=540" vspace=5>以上数据验证了近几年来我国公共财政中所存在的“中央财政占总收入的 55%,支出只占 30%左右;而地方政府财政总体收入占不到 50%,却承担着近 70%的支出”的突出矛盾。因此导致了地方政府财力拮据问题凸现,财政收支缺口日益扩大。(二) 地方政府收入来源受限之矛盾从税收角度来看,自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