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广告的态度及其成因分析 内容摘要:本文在界定了“指向广告的态度”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通过工具性条件反射来产生”以及“也可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认知过程的结果”这样两种指向广告的态度的形成方式,并阐述了认知人格因素在指向广告的态度中所扮演的角色。态度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形成的,企业和广告商在面对负向的指向广告的态度时,首先是认清产生这种态度的营销和广告环境,并能动地适应环境的变化,转变原有的看法,充分认识到消费者对广告的反应,不仅仅是一种刺激反应,同时也是一种认知反应,广告的制作和传播应建立在对目标消费者的心智和行为的深化讨论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 关键词:指向广告的态度 广告疲倦效应 知觉防备体系 广告可以影响和改变消费者对某一特定的产品和品牌的态度,这是不争的事实。而作为长期暴露在广告中的结果,消费者会对广告本身形成一定的态度,即指向广告的态度。 指向广告的态度是消费者或受众对特定的暴露场合中特定的广告刺激,以喜爱或厌恶的方式加以反应的心理倾向。这一概念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来理解,狭义的是指消费者针对某一具体广告的态度,广义而言是消费者对广告这种信息传递方式或促销方式,以一贯的喜爱或不喜爱的方式行动的习得倾向,本文主要从广义的角度来分析。 广告是一种重要的消费信息来源,广告所提供的信息减少了消费者搜寻信息的时间,从而降低了他们在寻找产品上所花时间的经济成本,并为复杂的购买决策提供了简单而又能减轻焦虑的答案。按理说,广告应是消费者同意支付的一种服务,为何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却要拒绝或尽量减少对这种服务的支付即出让注意力,而成为广告的忽视者呢? 要回答上述问题,就得分析指向广告的态度是如何形成的。态度的形成指主体对某一给定的对象从没有态度到有一些态度的转变,这种转变是一种学习的结果,换言之,态度是习得的。一般情况下,态度的形成基于三种方式:因经典性条件反射而发生;通过工具性条件反射来产生;也可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认知过程的结果。就指向广告的态度而言,其形成主要受后两种方式的影响。此外,认知人格因素也在指向广告的态度的形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由欺骗性广告引发的工具性条件反射产生的指向广告的态度 真实性是任何广告应该具备的特性。然而,在我国存在着大量的广告内容与事实不符,广告主的许诺不能兑现的欺骗性广告。欺骗性广告可分为诈骗性和不真实的或失真的两类。当广告主、广告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