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运动员不良心理状态及其调整对策【摘要】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入手,采纳文献资料法、观察归纳法等,分析讨论了运动员在排球竞赛临场的心理状态、自我调节及心理训练方法。认为良好的情绪状态、排除外界干扰、及时的自我调节、强烈的自信心、教练员及时指导等都是保证运动员具备良好心理状态,正常发挥技术水平,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提出了正确的心理定位和建议对策。 【关键词】排球运动员 心理状态心理定位 心理训练 自我调节 一、前言 当今社会在迅速进展,随着科学的进步,体育运动也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在竞技体育中,非技术性因素对竞赛的影响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其中心理因素的作用以被广阔教练员和科研人员所认可。心理状态是人在一定时间内的心理活动的集中体现,是人对内外环境因素作用的反映。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最集中地反映着运动员当前心理活动的特点和状况,对竞赛成绩起着最直接的影响。而心理状态又是与运动员的动机、情绪、意志、态度以及赛前的种种准备相联系的。排球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是排球竞赛中直接起作用的因素之一,特别是在技术水平相当的较量中,良好的心理状态往往起决定性作用。实践证明,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技术水平的发挥和运动成绩的提高,不良的心理状态则反之。排球运动员不良的心理状态表现在紧张、胆怯、信心不足或盲目自信等等,影响技、战术水平的正常发挥,导致竞赛成绩不理想,甚至失败。本文试图通过对排球竞赛的观摩和调查讨论,对运动员竞赛中不良心理的成因进行分析,提出矫正方法,为排球运动员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提供参考依据。 二、对排球竞赛中运动员出现的不良心理现象的原因分析 一般大型竞赛都分为赛前、赛中和赛后三个竞赛过程,而运动员在这三个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心理状态不同,其形成原因也不同。 1.赛前的不良心理状态与原因分析 随着运动员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心理素养对竞赛的影响表现也越来越明显。国际竞赛的调查分析情况可以看出,在竞赛中发挥不好的运动员,由于心理方面准备不足而导致失败的占 70%以上,因技战术准备不足造成失败的仅占 20%。运动员参加竞赛都希望自己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但因为每名运动员对竞赛的认知、态度以及准备情况的不同,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情绪状态。 有些运动员在赛前所表现出的是对竞赛的盲目自信,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自我评价。而有的运动员在竞赛前所表现的是过分紧张,甚至有害怕、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有个别运动员表现为情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