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公路沥青路面裂缝的成因与防治方法 摘要:随着交通量的增加,轴载的增大和高等给公路上行车速度的提高,根据传统沥青法律规范修建的道路出现了严重的初期损坏现象,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常见的现象有:泛油、波浪、拥包、裂缝、坑槽、松散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治措施及维修后的检测措施。关键词:沥青路面;早期损坏;防治措施 1 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 路基方面 设计与路段实际情况相差大,设计结构不合理。沥青面层结构选用不当,混合料类型不合理,沥青混合料配比设计不准确。路面厚度设计不足导致路面强度明显不能满足行车要求,交通运输进展迅猛,路面回弹弯沉值逐渐增大,满足不了交通量迅速增长和汽车载重明显增大的需求,沥青路面过早产生疲劳破坏,路面网裂伴随着纵向裂缝和形变产生。路线设计未对路面排水系统详细考虑,如路堑段纵坡宜%,路线纵坡宜小于等于 2%,凹曲线底部宜设计在涵洞处,井在边坡上设急流槽,超高段尽量避开设在路堑地段,原则上要求考虑加深边沟。 路基施工方面 路基填土含水量偏大,在冻胀作用下使路面形成裂缝。路基碾压不均匀,出现填土局部未压实或两侧密实度不够,使路基产生不同程度的沉陷,形成裂缝。旧路拓宽时,新旧路基衔接处理不符合技术法律规范要求,新路基压实度不够,造成路基不均匀沉陷或滑坡,形成裂缝。傍山公路半填半挖地段、桥台与填方接头处、路基施工未按法律规范要求,易造成自然沉降,经长时间行车作用易形成裂缝。 养护管理方面 养护不及时。沥青路面在行车作用下出现小面积松散,个别坑槽后,未及时进行养护。初期及时养护更为重要。养护方法不当,有些养护人员在沥青混凝土路面上实行人工喷油,人工洒料方法进行养护。 基层施工方面 目前,高等级公路路面结构基本上是半刚性基础层的结构,采纳这样的结构有很多毛病,半刚性基层容易开裂,反射到表面,路面进水后,又很难排出,容易造成路面界面条件和受力状态的变化。基层、底基层、路面表面清除不洁净。在铺筑上一结构层前,若路面结构层及路基表面的浮土、浮灰、浮砂清除不洁净,在雨水作用下,浮层油料变软被行车挤压造成的高压水流冲刷成浆,进而波及到沥青面层表面。由于施工质量不好,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没有拌和到底,底部留有素土夹层,在行车反复作用下导致路面产生块状裂缝。基层松散及系数控制不严而导致的二次补加层。在基层施工过程中,灰土的上、下横接缝因重叠或搭接过少而出现裂缝。部分基层压实度不足,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