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转型期我国城镇低收入群体成因 摘要: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进展成果,是“十一五”规划建设的一个基本思想,也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但只有对低收群体的形成原因进行正确的分析才能为有效解决低收入群体问题指明方向。本文从收入分配制度、市场经济体制、企业经营状况、低收入者个人情况四个方面分析了转型期我国城镇低收入群体的形成原因,旨在为制定解决我国城镇低收入问题政策奠定理论依据。关键词: 城镇低收入群体 成因 分配制度 市场经济体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治等各方面都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在体制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开地会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随着经济进展、居民收入水平普遍提高,收入差距也在日益拉大,收入分配领域矛盾突出。而在这些矛盾中,低收入群体问题尤显关键。从 90 年代中期起,城市贫困逐步成为一个对城市居民构成潜在影响的社会问题,城镇低收入群体的消费状况和生活状况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低收入是一个相对概念,它普遍存在于任何地方和任何时期。无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富裕程度如何,总有一部分人处于收入相对较低的状态。低收入群体一般是指在一定地域和时段范围内,平均收入水平处于低端的一定区间的人群。本文所讨论的我国城镇低收入群体是指当今中国城镇中,在投资和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只能获得较低酬劳或无酬劳,因此导致生活质量、社会地位、主观感受低下的社会成员。经济社会转型期城镇低收入群体的出现及其范围的扩大,既有制度方面的客观原因,也有低收入者个人的主观原因;既有体制方面的宏观原因,也有企业经营方面的微观原因。 一、分配制度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加分配的原则逐步确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格局逐步形成。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进展,城乡居民收入较大幅度地增长,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长足进展,城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相应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必须看到,收入分配领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还在扩大,一些行业收入水平过高,分配秩序比较混乱,这是低收入群体形成与扩大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 第一,分配秩序混乱。当前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领域中,很多制度不完善,监督调控收入分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