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是一项战略任务,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完成好这一任务,实施好这一工程,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进展,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项工程具有科学的含义和鲜亮的特征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广阔人民群众所认同、所掌握,并自觉地运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过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程。是指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正式确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一项战略性基本建设项目,扭住不放,狠抓落实,通过全党全民的不懈努力去实现去完成。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程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工程本身具有时代性、实践性、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等诸多鲜亮的特征。 一是大众化工程的时代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非常鲜亮的时代性。以科学进展观为例,它是我们党在审视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科学分析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紧密结合我国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树立和落实科学进展观,是基于我国国情的必定选择,是我国经济社会进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是对国际进展经验教训和我国进展实践总结的重要成果。所以,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只有以当代世界进展大势为背景,以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为基础,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重点,才能使大众化工程顺应世界潮流和国内进展大局。才能使大众化工程具有宽广视野和战略思维。 二是大众化工程的实践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的产物,它来源于实践。又有效地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充实和进展。因此,讨论宣传这一理论,在人民群众中推广普及这一理论,都必须引导广阔群众根据实际需要学习理论,用学过的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中升华和进展理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激发人民群众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积极性。从而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活动卓有成效地开展。 三是大众化工程的长期性。其长期性首先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本身是一个开放的、随着实践的进展而不断创新的、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所决定的。其次是由工程对象人数多(十几亿人口)、分布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