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进展的对策讨论 摘 要:中间业务是国际上各商业银行近年来利润的新增长点,而我国的商业银行却存在巨大差距。解决的途径是:转变经营观念;细分市场业务;大力开展“数字营销”和“品牌营销”;法律规范中间业务收费标准;完善技术水平;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加强中间业务和风险防范与管理。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进展现状;原因;对策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进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国内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能带来的利润越来越少,为寻求和扩大盈利空间,各商业银行将目光投向中间业务。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较晚,进展不快,严重滞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据了解,我国四大银行 2001年中间业务占其全部收益比重分别为:中国银行约 17%、中国建设银行约 8%、中国工商银行约 5%、中国农业银行约 4%.再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2025 年实现中间业务收入 75. 06 亿元,仅占全行收入总额的 6. 7%,中间业务净收入 44. 75 亿元,比上年增长了 35%,但也仅占净利息收入的 6. 9%.[1]从具体内容看,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不仅业务量占总收入的比重偏低,而且品种较少,仅仅限于结算、代理收费等劳动密集型产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仅开办代收代付、邮寄对账单、代发工资、银行转账和一卡通等业务,并且大都不收费,投入得不到应有的产出。技术含量高的资信调查、资产评估、个人理财和期货期权以及衍生工具类在我国才刚刚起步,有的基本没有开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表现在观念滞后,对中间业务的认识不够;经济效益差,进展速度慢;对中间业务的监管制度不健全,致使经营风险不能得到有效的监控。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进展缓慢的原因金融环境中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导致许多方面落后,影响了中间业务的进展 管理制度的制约。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金融制度沿着与国际金融潮流相反的方向进展,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和严厉的金融管制,抑制金融产品的创新,从制度上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进展。虽然人民银行已于 2025 年 8 月颁布了《管理办法》,但起步已晚。 经营理念的落后。陈旧的经营理念,导致我国商业银行尚未真正走出存、贷、结算的传统业务范围,对从战略角度将中间业务作为银行业务的主要支柱认识不足。再加上我国消费者的长期消费习惯,对银行的有关中间业务收费还不能接受,这又进一步增加了银行在推广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