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推进民主三议

推进民主三议_第1页
1/28
推进民主三议_第2页
2/28
推进民主三议_第3页
3/28
推动民主三议 在现代社会,人们渴求民主,推崇民主。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六大目标,其中第二条就是民主要更加完善。那么,如何完善民主呢?笔者拟从经济学的角度谈些意见,以期抛砖引玉,集思广益。民主要推动,失灵要当心在制度经济学那里,民主与投票差不多同义。因为在政治领域,民意的表达通常就是让公众做选择,而公共选择最常见的办法,就是投票。所以在经济学家看来,民主是否有效,与投票规则直接相干,故谈论民主,需得先从投票规则说起。说到投票规则,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一致同意”,通俗的说法就是一票否决。小到一个团体,大到一个社会,对某项决策,必须全体通过,无一人反对;若有一人异议,决策便算告吹。公共选择倘能达到这般境地,当然是皆大高兴。因为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对自己有害的事,他定然不会同意,如能一致通过,就一定是对人人有利。遗憾的是,一致同意固然很好,但成本却很昂贵。最糟糕的是,那最后一个怀疑者,一旦意识到自己的一票有决定乾坤的威力,那么,他就有可能以投反对票相要挟,去敲诈那些支持议案的人。通常的情况是,在马拉松式的讨价还价中,可能无果而终,大家达不成任何协议。人们转而求其次,降低“同意”的百分比,把 100%的同意,降为 80%,甚至 51%,这样就产生了“多数同意规则”。与一致同意相比,多数同意无疑可以节时省力,但由于决策可以在有人反对时通过,就使民主具有了某种强制性。比如,你原本是一个和平主义者,你不赞成军备扩张,但你必须和那些鹰派人物一样,为军备扩张纳税,为了别人的选择,你得掏腰包。再说,一项决策,若是由多数人中的多数作出,似乎无可厚非;但要是由少数人中的多数决断,情形就要另当别论。有一个修桥的例子:南方某乡村,为了出行的方便,经村民集体讨论,决定在河道上架桥。但至于花多少钱,造多大的桥,却未经村民协商,而是由村里的几个头头做主。村委会七人之中,平日有五人坐车,两人步行,于是在商量造什么桥时,五人主张造过车桥,两人同意造人行桥,最后村委会投票,以五比二的比例,作出了造过车桥的决定。形式上看,此一决定以压倒多数通过,但这种多数通过的结果,显然没有代表村里多数人的利益。此种情形,被经济学家称为民主的第一种失灵。假若一项决策,不是由少数人中的多数作出,而是由多数人中的多数通过,那么“民主”是否就万无一失呢?答案也是否定的。让我们再看一个例子:有三家企业,同属一个主管部门,现...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推进民主三议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