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成本核算缺陷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成本核算;对策 [论文摘要]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与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核算有本质的不同。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在教育成本核算方面外无压力内无动力,不利于成本管理。要改变现有状况,必须改变政府对高等学校经费管理方式,构建政府与高等学校管理者的契约关系,完善以评估为主要手段的高等学校评价制度,设计独立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对高校实行严格运行成本审计制度。 一、问题的提出 2025 年年初,教育部表示:“今年将制定《高等学校生均成本核定办法》,重新核定大学学费标准,让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更趋合理”。这当然是件值得肯定的好事,但是,这次核定最终能否推动大学收费趋向合理,特别是“豪华成本”是否不再让学生埋单,人们心中还存在很大的担忧。大学学费近几年像一团乱麻,收费高且不透明,一直广为诟病。有关资料显示,全国高校人均学费已经从 1989 年的 200 元左右,上升到当前的 5000 元左右,有的专业甚至高达上万元。据全国政协委员孙继业调查,学生家庭所分摊的高校教育成本比例已高达 44%,而国外这一比例通常在13%至 15%之间。如此高昂的收费是按什么标准收取的,收取的学费干什么用了?却没见有人能说清楚。目前,大学培育成本“超重”,直接导致学生学费负担过重。近几年,在不少地方,高校豪华办学之风愈演愈烈。有的圈地建大学城,有的建高尔夫球练习场,有的花费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建豪华校门,有的在风景名胜区建设豪华宾馆,盲目投资使高校负债累累。另外,不少高校机构臃肿、冗员泛滥,不少官员竞相购买豪华轿车,进行公费旅游、公款吃喝,学校的招待费、庆典费、应酬费居高不下,个别高校甚至连“洗脚费”都在成本中列支。如此名目繁多的不合理开支,在不少高校被纳入“培育成本”,部分地让学生和家长埋单,使大学学费水涨船高。一位高校校长曾对记者说,现在很多高校都在比着花钱,你的大楼“20 年不落后”,我的“50 年不落后”,只要不把钱装进自己的腰包,学校没有不敢花的钱。 上述现象说明,在教育资源垄断和监督缺失的背景下,不少高校成本意识淡薄,花钱大手大脚,直接导致运行成本虚高。制定大学生均成本核定办法,让收费行之有据,是件好事,但前提是要先理清哪些是学校必须支付的运转成本,哪些是不必要的挥霍浪费行为,以使高校成本构成趋向合理。由学生来分担的教育成本,应该确保取之于学生、用之于学生。同时,对高校运行成本必须进行严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