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性问题和任务设计策略《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要求英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有效地整合教材,巧设驱动性问题和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完成任务,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项目学习中,驱动性问题是推动课堂顺利进行的先驱,任务是教学活动的载体。笔者将结合教学案例探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驱动性问题及任务设计的原则和策略。一、项目学习课堂特点与要求1. 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比。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主要呈现出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的特点。有些课堂缺乏时效性,教师试图通过增加学习时间和大量的练习来提高教学效果,却忽视了这样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长期处于投入大、负担重、效率低的被动处境,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以得到提高。基于项目式的课堂教学是以新课程标准为核心,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通过完成一系列的任务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在解决问题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不断体验中获得新知,进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2. 课堂问题驱动是核心要素。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说明知识的获得应该始于问题,终于问题。在项目学习中,一个好的问题驱动不仅能够引起学生对项目的好奇心,使项目更加具有挑战性,也是项目任务设计的核心要素。学生正是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获得学科知识,提高自身能力的。因此,好的驱动问题是项目学习是否得以顺利进行的指向标,教师作为项目教学的组织者与管理者,应引导学生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从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设计出合理的驱动性问题。3. 项目学习流程。项目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是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者,因而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发现,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那么,项目学习模式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是如何开展、实施、深化的呢?项目学习流程图 1上图是项目学习从立项开始到项目完成的流程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所谓问题驱动是指在项目教学中,教师将课程目标和项目的主题相结合,以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为出发点,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精心引导,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产生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