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措施一、定义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 入口比较狭窄,自然通风不良,易发生中毒、窒息、淹溺、灼烫伤、触电、坍塌、火灾、爆炸等事故的空间。 重点作业是指除有限空间作业外,其它风险较大,容易造成高空坠落、落物损害、机械损伤、人身触电、高温高压等人身损害的生产作业。 二、有限空间及重点作业分类 (一)有限空间作业包括:机舱、轮毂、叶片、电缆沟、化粪池的内部作业,出机舱作业,使用吊篮的叶片、塔筒作业。 (二)重点作业包括:更换发电机、齿轮箱、叶轮的起重吊装作业。 三、有限空间及重点作业分级: 根据作业风险度,有限空间及重点作业分为三级进行管理。 (一)一级作业:叶片内部作业、使用吊篮的叶片和塔筒作业。 (二)二级作业:出机舱作业、更换发电机、齿轮箱、叶轮的起重吊装作业。 (三)三级作业:机舱、轮毂、电缆沟、化粪池内作业。 四、有限空间及重点作业组织措施: (一)组织机构 各单位、专业机构成立以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为组长、生产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为副组长、安全生产部门和场站管理人员为成员的管理小组,负责有限空间及重点作业的审批和安全保障、监护工作。 (二)作业审批 一级作业需总经理批准;二级作业需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批准;三级作业需场站长批准。 (三)作业监护 一、二级作业必须设立第二监护人:一级作业由安全生产部门人员担任第二监护人,二级作业由场站管理人员担任第二监护人;三级作业不设立第二监护人,要确保作业要求的技术措施和动态风险提示落实到位。 (四)作业授权 各单位、专业机构对有限空间作业人员进行技能水平、持证和健康情况的综合测评,合格者授权有限空间作业;未经授权不允许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五)工作票管理 严肃执行工作票制度、工作许可制度、工作监护制度、工作间断转移和终结以及恢复送电制度。有限空间及重点作业必须制定和使用《有限空间及重点作业安全措施票》。 (六)人员数量 进入有限空间的作业人员数量不得超过 2 人。 (七)安全教育和交底 作业前,必须对工作负责人、监护人和作业成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和交底,内容包括:作业环境的危险特性和安全作业要求,作业管理的程序和注意事项,内外联络方式和工具使用方法,检测仪器、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应急救援措施与应急救援预案,防护、自救以及急救常识等。 (八)三讲一落实 工作负责人熟悉有限空间作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