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等教育讨论 一、民办高等教育的进展状况 从 1999 年开始的我国高等教育大规模扩张,促使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民办高等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在学人数约占整个高等教育规模的 10%左右。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进展的显著特点。 其一,民办高等教育进展的总体规模偏小,与高等教育进展的整体规模不同步。民办高等教育规模增长的速度大大低于公立高等教育,影响了民办高等教育结构的多元化。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 1999 年为 742 万人,2025 年达到 1900 多万人,增长倍;而民办高校各类在校生为万人,2025 年为万人,仅增加%①。可见,公立高等教育的进展速度远远快于民办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为稀缺资源、需求非常旺盛的情况下,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民办高等教育在进展速度上滞后于以计划配置为主的公立高等教育,多少有点出乎意料之外。 其二,民办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发生变化。实施学历教育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增加迅速,尤其是实施本科层次的学历教育的民办高等学校显著增加。目前,我国实施学历教育的民办高等学校为 214 所,其中,本科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为从最初的 1 所增加到目前的 9 所,专科类型学历教育的民办院校从最初的 22 所增加到 205 所②,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尽管如此,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在总体结构上仍然过于单一,民办高等教育真正完全融入到国家的高等教育系统中有待时日。 其三,民办高等教育进展的区域相对集中。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进展相对集中的四大区域是我国万人民办高校最大的地区,已有 10 所以上万人民办高校,民办高校在当地高等教育进展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民办高等教育进展的区域性特征突出。除了民办高等教育进展的区域性特点外,上述其他方面的进展状况反映了我国政府在有关进展独立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上的基本思路,即稳定规模,调整和优化结构,法律规范进展,与《民办教育促进法》提出的新十六字方针“积极鼓舞,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精神有一定差距。 政府希望通过引导民办高校正确定位,利用独立的民办高校的进展解决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过小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功利主义色彩。由于这项“一刀切”的政策忽略了民办高校之间进展的差距和市场需求的多元化,缺乏弹性,限制了办学的自主性,反而不利于民办高校的合理定位和对市场的适应。假如不考虑到地方进展的实际,我国区域民办高等教育就难以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