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气泄漏事故的特性及处置方法氯气泄漏是指在工业生产中违章操作、人为破坏、发生强烈地震或在运输中汽车、火车相撞而发生的装置或贮罐泄漏事故。氯气泄露事故,不仅严重威胁周围人员安全,而且也为抢险救援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如何处置泄漏事故,是目前公安消防部队抢险救援中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一、氯气的基本特性氯气(CL2)通常情况下呈黄绿色,相对密度为 1.47,在其压强为 1.013×10^5 帕时,冷却到-34.6℃变成液氯,继续冷却到-101℃变成固态氯。氯气有毒,具备剧烈的刺激性,吸入少量氯气会使鼻和喉头的粘膜受到刺激引起胸部痛苦和咳嗽,吸入大量的氯气会中毒致死。在日光下与易燃气体混合时会发生爆炸,本身虽不燃但有助燃性。具体危害如下:1、容易造成人员中毒。氯气出现泄漏会通过人的口、鼻、皮肤毛细孔侵入人体造成中毒,尤其在风力比较大的情况下,有毒气体会顺风扩散到很远,使周围地区的广阔人民群众受到严重威胁。2、事故处理困难。有毒气体泄漏往往是由于管道、容器破裂和阀门损坏所致,处置难度较大。第一个是堵漏难度大。管道或贮罐破裂开口不规则,有的长有的短,宽窄不一,加之所处环境条件也有所不同,实行堵塞漏洞的措施方法难以实施。第二个是消除溢出有毒气体的技术措施难。氯气相对密度是 1.47,比重比空气重,泄漏后沿地面到处扩散,为周围群众和排险人员带来严重威胁,因泄漏所处地点不同,实行化学中和反应的措施消除毒源有一定困难。三是消防官兵行动不便。参战官兵深化毒区排险,必须着防毒衣佩戴空气呼吸器,行动不便,如空气呼吸器面罩系不紧或防毒衣穿着不严密会造成中毒的危险。二、氯气泄漏的处置方法。处置氯气泄漏事故是十分复杂和艰巨的排险救援行动,要在掌握毒气泄漏情况及风向风速、地形与周围环境的基础上,实行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不会出现任何问题。(一)划定警戒区。氯气泄漏事故的发生后,有毒气体扩散范围难以预测。事故危险性的大小,不仅与气体罐贮存量大小,装置、贮罐损坏程度有关,而且与气体流出的时间有关,泄漏时间越长,危险性越大,划定的警戒区范围也越大。消防队到达现场后,要根据风速、风向、地型及建筑物的情况,通过有毒气体探测仪测试,划出警戒区,在有关地点设置“禁止入内”、“此处危险”的标志,或根据情况设立警戒岗,切断通往危险区域的交通,禁止车辆、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二)救人、侦察。消防人员要根据毒气泄漏扩散的范围,与到场的公安、武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