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危化品运输安全事故隐患的对策危险化学品安全运输是保障经济生产安全运转和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当运输危险化学品发生事故后,如危化品泄漏,要实行紧急处置措施,并对泄漏情况进行检测;施救人员要佩戴好防护用品;还应实行积极慎重的措施尽可能降低具备腐蚀性、毒害性的危化品对人的损害。运输危险化学品时,因为交通事故或其他原因发生泄漏,驾驶员、押运员或周围的人要尽快报警,报告当地公安消防部门或地方公安机关,同时尽可能实行事故应急措施,或将危险情况告知周围群众,尽量减少损失。一、降低腐蚀性损害。运输的危险化学品若具备腐蚀性、毒害性,在事故处理过程当中,一定要实行积极慎重的措施,尽可能降低腐蚀性、毒害性物品对人的损害。如是氯气泄漏,现场可用大量水对污染区进行喷洒,水中可加入苏打粉(碳酸钠),在地上也可撒苏打粉,使空气中氯气的浓度下降可减少危害,还可将漏气的钢瓶,浸没在过量的石灰乳水中。假如是氨气等碱性物料泄漏也可采纳大量的喷雾水流冲淡、稀释,还可根据实际情况把泄漏的容器浸没在稀盐酸溶液中。假如是硫酸这一类腐蚀性物品发生泄漏不能用水稀释,可用干砂、干土等覆盖吸收。若是液溴泄漏可用碳酸氢铵将流出的液溴覆盖,溴与碳酸氢铵反应,生成溴化铵,其毒性较液溴大大降低。也可用石灰覆盖,使其生成次溴酸钙和溴化钙,使有毒成分大大降低。如是氰化钠泄漏,可用次氯酸钙消毒。若是砒霜泄漏,可用石灰消毒。二、穿戴好防护用品。现场施救人员还应根据有毒物品的特征,穿戴防毒衣、防毒面具、防毒手套、防毒靴,防止通过呼吸道、皮肤接触进入人体,穿戴好防护用品,可减少身体暴露部分与有毒物质接触,减少损害。另外,假如外泄的危险化学品是液氯、液氨、液化石油气等,在处理中除了防止燃烧、爆炸、毒害以外,还要防止冻伤。氯气、氨气、石油气常温下是气体,为了便于贮存、运输和使用,工业上实行加压、降低温度的措施使之成为液体,贮存在钢瓶、贮罐、槽车内,假如运输途中发生意外,容器阀门损坏,或者容器破裂,导致外泄液化气体,由于压力减小,外泄的液体很快可以转化为气体,这个过程需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环境的温度快速降低,所以事故现场抢救人员应当注意防止冻伤。三、杜绝火源并实时监测。发生泄漏的危险化学品假如是易燃易爆物品,现场和周围一定范围以内要杜绝一切火源。所有的电气设备都应关掉,一切车辆都要停下来,关闭手机等通讯设备,防止引燃引爆可燃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