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的安全进展模式社会经济进展犹如建设一座摩天大厦,由很多的不同的进展元素构成。其中,“安全”这块材料尤为重要,它不但保障了其他材料的有效构成,更是建立大厦稳固根基的重要因素。那么“安全”这块材料需要怎样的进展模式?一、安全进展的重要性每日铺天盖地的新闻中,我们不难发现,安全事故新闻占了一定的比例。如 2025 年刘官屯年十五万吨产量的煤矿,违规建设、非法生产造成煤尘爆炸事故,致 108 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 4870.67 万元;2025 年拥有固定资产 5200 万的洛阳东都商厦未作任何安全防护进行电焊作业造成火灾致 309 人死亡;2025 年山东华源 XXXX 有限公司乱采乱挖、防范处置措施欠缺造成溃水淹井事故灾难,致 172 人死亡;2025 年工程预算达 50 亿元的北京央视配楼进展特大火灾。这些新闻无处不在,社会经济的飞速进展虽然带给我们欣欣向荣的景象,但这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后面,存在着太多太多无视安全生产而发生的惨痛教训。正因为人们往往在经济建设中只看到效益的热潮,而忽视了安全进展的重要性,“铤而走险”的心态普遍存在,导致了各类的安全事故就像“蝴蝶效应”一样此起彼伏。二、中外安全生产思维模式对比1986 年 10 月 13 日,江总书记在上海消防工作会上,作出“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重要讲话。这三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抓安全生产的本质规律和重要意义。1987 年 4 月,劳动人事部在北京召开会议,会上正式提出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的方针。安全生产重在预防的思维模式开始被大力提倡。早在美国 19 世纪后期,他们就深刻体会到每年有数千人死于煤矿事故的教训,开始了安全生产立法行动。1970 年,《职业与安全健康法》经尼克松总统签署颁布。时至今日,美国已建立起一个系统全面、功能完善的职业安全与健康法律体系,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1971 年以来美国工作场所和雇员人数增长一倍多,但他们的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一直维持在世界的较低水平,使美国人骄傲的不仅是他们对于安全生产设备的投入和研发,更重要的是他们完善的职业安全与健康法律体系。我国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国际沟通合作中心主任柏然毫不回避中国在安全生产理念方面的落后现状,他说:“我们现在还在讲减少事故、减少伤亡,如这把椅子会不会对人产生损害,这个楼梯会不会让人滑倒。西方发达国家早已有一套完整的体系,他们不叫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