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 6——隋唐时期的对外关系【学习目标】大纲条目细化要求和新罗的交往;和日本的交往;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交往;和中亚、西亚、欧、非各地的交往。掌握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基本史实,分析隋唐对外交往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影响(尝试从新史观认识),认识隋唐对外交往的特点。【基础知识梳理】 一、发达的对外交通和唐朝的国际地位 1、发达的对外交通:陆路:长安—→经“丝绸之路”—→天竺(印度)、波斯(伊朗)、大食(阿拉伯半岛)、拂菻(东罗马帝国)和非洲许多国家。水路:①、登州(山东蓬莱)、扬州—→新罗(韩国)、日本 ②、广州—→经“海上丝绸之路”—→波斯湾 2、唐朝的国际地位: ①对外政策:开明——表现:鼓励外商来中国贸易、允许他们在中国居住、任官。② 唐朝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二、对外交往发达的原因 1.政治:国家安定统一、政治制度先进 ;2.经济:经济发达,国力强盛;3.交通:海陆交通发达;4.政策:开放和兼收并蓄的对外政策;5.科技文化:世界领先;6.国际地位:唐朝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三、对外交往发达的表现 ㈠和新罗的友好往来 1、唐朝和新罗的友好往来:①留学生:唐朝的留学生中以 新罗最多,最著名的是崔致远 ② 商旅往来:唐朝的 长安 和沿海许多城市设有新罗坊、新罗馆 2、唐文化对新罗的影响:① 政治上: 新罗立国,参照唐制 ;②经济上:从唐朝引入茶种、雕版印刷术和高超的制瓷、制铜技艺 ③ 文化上:A、设立国学、教授儒学;B、喜读唐诗、许多文人会写唐诗 ④ 社会生活:在姓氏、服饰、节令、风俗等方面,都有浓重的中华文化色彩 ※概括:加强了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丰富了两国人民的生活,中华文化在朝鲜得到进一步传播,促进了朝鲜半岛教育的发展和朝鲜社会的封建化进程,推动了朝鲜社会的进步。㈡隋唐与日本的友好往来及影响1.政治:隋朝时,中日互遣使臣;贞观起,遣唐使十多次;由留唐学生发动的大化改新,以唐制为蓝本。律令大体采用唐律。---影响:使日本确立了一套完整 的封建体制,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2.文化经济:京都仿长安;学校教授儒学,祭孔礼仪隆重,文字仿汉字;贸易频繁。日本出土大量“开元通宝”,中国也出土了日本奈良时的银币。---影响:丰富了日本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唐朝的文化对日本影响深远。3.人物:日本的吉备真备;唐朝的鉴真---影响:传播了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