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框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知识目标教学要求1.了解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含义及意义2.理解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重要意义1.商品、货币理论2.价值规律理论一、商品、货币理论1.商品及商品的二因素(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二因素,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1)形式上各不相同的劳动叫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出各种各样使用价值。(2)人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叫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是价值的唯一源泉。3.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内容和意义(1)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个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2)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由马克思创立的。它科学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为剩余价值论等其他理论奠定了基础,从而成为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5.在同样时间里,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比简单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大。6.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探究]1.如何理解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提示] (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中的两个方面,不是两种劳动,也不是两次劳动,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也存在着对立面。从性质上说,生产各种商品的具体劳动是各不相同的,而抽象劳动在性质上是无差别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也表现为二者的互相排斥。生产者和消费者需要互相让渡才能实现各自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二者是相互排斥的。总之,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二、价值规律理论1.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2.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3.积极作用: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优胜劣汰。4.局限性: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在私有制条件下,容易形成技术垄断,阻碍新技术的推广和利用,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在私有制条件下,会使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探究]2.马克思价值规律理论的意义何在?[提示] 斯密看到价值规律作用的积极一面,提出“看不见的手”...